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的烫伤大多数来自热水、热油、热水袋及艾灸、理疗、电暖宝,但小意外往往给人们带来大麻烦。特别是一些低热烫伤,如热水袋、艾灸、电暖宝,烫伤后只有小水疱,不疼不痒就不被重视。多数人会选择不包扎,还说“要晾干,结盖了就好了”“不出水就没事了”“涂些紫药水、撒点头孢粉啊,收干就好了”“抹点牙膏、青草膏就行,我烫伤了就是这么好的,现在连疤都没有”,等等。其实,烫伤本来就深浅不一,由于受伤部位、年龄、个人体质等因素的不同,愈合的时间和质量也不一样。浅Ⅱ度烫伤虽然渗出多,水疱大,看着很严重,但只要保持创面干洁,不包扎两周左右也可以愈合,而且不留瘢痕。如果烫伤的程度偏深,年龄偏大,再加上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就不那么容易愈合了,而且要保持创面干洁,不感染,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烫伤后的创面“出水”“出油”叫作渗出,渗出的液体叫作组织液,其成分与血浆相似,所以大面积烧烫伤的时候会因为组织液的大量渗出而出现低体温和低血容量休克。所谓的“创面收干了”,就是这些渗出的组织液、烫伤变性的组织和腐皮一起被风干了,形成的一层厚厚的“壳”,医学上叫作结痂。这层痂壳是没有引流作用的,虽然暂时阻断了外界细菌的入侵,但痂壳下的渗液也不会流出来了,所以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假象——“伤口好像长好了”。经过一段时间,坏死组织在痂壳的保护下成了细菌的温床,增加了感染的风险。积脓长时间刺激创口周围的皮肤,引起炎症反应,加深了创面。最终干痂之后等来的不是愈合,而是红肿、发炎、疼痛、流脓。
“透气”是为了让创面变得干燥,结痂,这种方法适用于头面部或会阴部等不易包扎的地方。这些部位血运好,愈合能力较强,所以选择暴露或者半暴露的方法是可以愈合的。“透气”“收干”等待痂下愈合的办法是以前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与“包起来的创面”相比,愈合时间相对较长,愈合的质量也相对较差。所以,烫伤了最好做到“应包尽包,尽量包扎”。
随着湿性愈合理论逐渐取代干性愈合理论,敷料包扎的方法凭借其优点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其一,包扎后敷料覆盖下的创面不会形成干痂,减少了生长因子等活性分子的破坏,为伤口愈合提供了连续的、接近生理状态的愈合环境,加速了创面愈合;其二,敷料可以有效隔绝细菌,隔绝外界对创面的机械刺激,预防感染和创面的二次损伤,提高了舒适度;其三,有些敷料吸收渗液的能力较纱布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不需要频繁换药,减少了换药次数,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作者单位:上海长海医院烧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