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疼痛要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2023-03-09    作者:刘丹萍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肾功能损害是脏器老化?这些看似普遍的“老年病”,可能都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前兆。多发性骨髓瘤是目前血液系统疾病中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后,骨髓中的浆细胞会出现无节制增生、浸润,导致体内正常的免疫球蛋白生成受抑,并引发其他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高峰集中在60~70岁,”上海长征医院血液病科主任、全军骨髓瘤与淋巴瘤疾病中心主任杜鹃教授介绍,“这种发病特点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增长及疾病意识的提高,再加之临床中的疾病预后越来越好,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及老年患者占比势必会呈现出这一趋势。”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极易被误诊和漏诊的疾病。“对于临床诊疗而言,防患于未然至关重要,只有早筛早诊,在治疗阶段疗效最大化,才能实现病情更深度、持久的缓解,尽可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因此,尤其是对于中老年高危群体,我们建议在常规体检中及时筛查关键指标,这样一旦确诊,便能够实现疾病的尽早干预。”杜鹃教授提醒,当中老年患者出现以下几种疾病的早期症状时,如骨头疼痛、贫血、乏力、肾功能异常,或者是解小便时发现尿液里泡沫增多、少尿等,应及早提高警惕并尽快前往血液科就诊。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适合做移植的,另一类是不适合做移植的。由于多数老年患者本身携带有一定程度的基础病,心脏功能较差或体能不耐受,并不适宜进行传统的自体干细胞移植疗法。“免疫治疗方案出现并纳入医保,对于老年虚弱或肾功能受损患者等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以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无疑迎来了新的生存希望,”杜鹃教授表示,“免疫治疗不同于传统化疗等的以毒攻毒。以达雷妥尤单抗为例,一方面能够直接与骨髓瘤细胞表面重要的免疫治疗靶点CD38特异性结合,以多重机制诱导骨髓瘤细胞死亡,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扭转体内免疫系统的紊乱,从根本上逆转导致肿瘤产生的病程,从而帮助更多患者实现深层和持久的缓解。我们科室早在2016年就开始从事CAR-T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至今为100余名患者延长生存,几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超过五年,完全回归正常生活。去年12月我们也在国际上首次展示了初诊骨髓瘤患者接受CAR-T治疗,一个月后MRD(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均阴性率达到100%。”

每年3月是“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关爱月”。 上海长征医院专注骨髓瘤疾病40余年,始终以提高患者疗效、改善预后、延长生存为己任。医院将于3月12日以线上患教科普咨询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同时表达与患者并肩作战的决心。杜鹃教授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希望患者无论从疾病认知,还是从诊疗战略,都不要害怕这种疾病。相信随着临床诊疗的进步,患者只要尽早接受规范治疗、坚持用药、定期复查和评估,便能显著提升疾病缓解率,达到七八年甚至十年及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获得更有生活质量的长久生存,逐步迈向‘临床治愈’的治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