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会带来一系列损害视力的并发症,也会极大地增加发生黄斑病变的风险。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引起的视力损害已经是上海中心城区致盲致残的第一位病因。
什么是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高度近视可以简单定义为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的近视,而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指在高度近视的基础上伴有眼底黄斑区的病理改变。黄斑区域是视网膜最敏感的地方,对应的视力也最好,所以黄斑区域的病变往往会影响到中心视力,常表现为中心视物模糊、视物变形、中央暗点等。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可分为三大类:近视萎缩性黄斑病变、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以及近视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
三类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各有哪些表现?
近视萎缩性黄斑病变的临床表现多为最佳矫正视力的逐渐下降。眼底表现为: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斑片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和黄斑萎缩。有研究表明,患者年龄越大,近视屈光度越高,萎缩性黄斑病变越严重。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临床表现为视物变形、突发视物不见等。眼底表现为:近视性视网膜劈裂、板层或全层黄斑裂孔、中心凹视网膜脱离等病变。
近视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通常表现为中心视力突然下降,而后呈进行性的降低。眼底表现为:漆样裂纹、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Fuchs斑等。
患有高度近视黄斑病变需要做什么检查?
除了基础的视力和眼底检查外,还应做一些辅助检查了解疾病分型及帮助确定治疗方案。
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血流OCT检查:
OCT和血流OCT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快速、无创检查方式,可提供眼底的高分辨率解剖图像并观察眼底血管情况。这些图像可用于发现近视黄斑病变,对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帮助。
②眼底荧光素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
通过静脉注入造影剂使眼底血管显影,同时连续快速拍摄眼底照片,观察血管充盈情况,以便发现视网膜血管的异常,有助于近视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分型及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与治疗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①预防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要防控近视发生发展,通过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饮食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等来减缓高度近视的发展。
②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治疗
近视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目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减轻渗漏,从而改善视功能。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需要密切随诊观察,明显牵拉引起视力下降时,需及时行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预防黄斑裂孔及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
近视萎缩性黄斑病变:目前治疗萎缩性黄斑病变的方法是有限的,据研究,限制后巩膜葡萄肿的范围和进程以及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均可减缓萎缩的发展。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作为一种潜在的致盲性眼病,将导致视力障碍和视功能不可逆损伤。它发生的几率随年龄增长、近视度数增长而增加。建议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的人群至少每年接受1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如有问题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视力丧失。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扫频OCT和OCTA可以提供超广和超高分辨率的三维眼底图像,更早期发现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并能选择较合适的时期进行手术干预治疗,其中的OCTA功能还可以大部分代替眼底造影检查,减少了有创的眼底造影检查的副作用。 (作者系上海市市北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周一上午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