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浙江的老胡,右手出现震颤已三年,被诊断为帕金森病,但是在尝试服用药物治疗后,症状仍不见好转。前不久,他接受了脑部“磁波刀”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老胡保持清醒,能跟医生对话,反馈治疗过程感受。通过一系列专业配合的预扫描、融合、靶点定位、超声波释能等流程后,不到两小时整个手术顺利完成。当他从治疗床上下来的时候,困扰多年的震颤消失了。6小时后,治疗团队对他进行了磁共振复查扫描,颅内仅可见2毫米大小的聚焦超声作用后消融灶,未见出血等并发症,也没出现不良反应。
目前我国约有原发性震颤患者1000余万人,帕金森患者300余万人。这两种疾病虽然不会缩短患者的预期寿命,但共有的主要症状——不可抑制的震颤,让患者连日常最简易的动作都无法独立完成,如喝水、写字、穿衣、吃饭等,因此常常被焦虑、沮丧和自卑等负面情绪折磨。目前,患者以药物及有创、微创治疗为主。随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进一步增加了该类疾病治疗的需求和负担。
脑部“磁波刀”是一种脑部无创手术,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国家等已先期应用,2021年在我国获批用于临床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以及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在华东地区拥有了首家无创治疗脑病中心,标志着功能神经外科从“微创时代”进入了“无创时代”。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孙伯民教授作为聘任的脑病中心首席专家,他介绍道,脑部“磁波刀”即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脑部治疗系统,虽然名为“刀”,但不开刀,也不需要住院。结合磁共振的实时成像、实时测温,通过聚焦超声,“磁波刀”可以发射1000多束超声波,精准聚焦消融脑部治疗靶点。
著名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以政表示:“‘磁波刀’给大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不损伤神经细胞或全部清除的基础上把部分功能做了暂时的抑制。这给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和平台。”孙伯民教授补充说:“除了治疗之外,在临床研究方面,由于其无创的特点,‘磁波刀’还可用于探索包括运动障碍病(如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厌食),以及难治性癫痫等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