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血压控制与增加服药的依从性

2022-10-06    作者:杨秉辉

据《中国心血管病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有高血压病患者2.45亿人,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增长之中。高血压为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凡举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供不足、脑卒中等无不与之有关。控制高血压便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危害,实在是我国慢性病控制中的重中之重。可惜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16.8%,较以往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

高血压诊断不难,但该病的症状往往不是十分显著,甚至没有明显症状。因此,许多患者并没有就医,以致近半数的患者对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并不知晓,既不知晓,自然也就不治疗、没控制。即使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亦有相当数量的人因为并无症状,而不治疗或不认真治疗,以致治疗率与控制率皆低。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直接关系着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心脑血管病是第一位的人口死亡原因,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正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不高的问题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高血压的这3个“率”确实也在提高中,相信假以时日,我国高血压病的控制一定会更好,而这离不开我们共同做出努力。

最近,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了《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的文件,特别对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的降压问题提出了建议,就很值得大家关注。

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不但患者人数众多,对降压治疗的曲解也多。比如考虑到高龄老人对药物耐受的能力,药物治疗的起点可考虑为收缩压150毫米汞柱,这并非表示老年人的收缩压大于150毫米汞柱方可诊断为高血压,同样对于高龄老人降压的目标值亦可将收缩压定于小于150毫米汞柱。此次“专家建议”强调了对一般老年高血压而无明显心脑肾合并症者,其降压目标亦应为13080毫米汞柱,当然可以逐步到位,认为如能达此目标,在保护心脑血管方面将获更多收益。即使对于高龄老人,若其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较好,强化血压控制的结果,亦能明显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当然,对于高龄、衰弱、预期寿命有限者,则或当制定个体化的降压目标。这个“专家建议”总体上说来,是对老年人降压问题表示了更积极的态度。

最近也有学者关注到了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即对医生关于服药的医嘱是否认真执行的问题。据调查:我国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率为24.7%~55.1%不等。换句话说,在我国的高血压病人中,即使服药治疗的,多数也未严格按照医嘱服药。这实在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设计的治疗方案再好,患者不能认真服药也是枉然。

抗高血压药物需要长期甚至持续终身地服用,国家应努力保障降压药物的供应和对民众的可及性,使民众能“用得上”和“用得起”。医务人员应该对民众加强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使他们懂得规范化的药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减少对健康及生命的危害,从而主动认真地服药治疗。当然对于高血压的患者而言,除了认真遵从医嘱服药以外,还需定期就医检查,并努力实行健康的生活行为,如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等。

后天是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的控制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大家一起努力就能早日达到理想的目标。(作者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