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癌之王”的维持治疗不可或缺

2022-03-10    作者:徐惠琳

  在我国,卵巢癌是妇科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同时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妇女健康。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妇科主任医师王育教授说:“卵巢处于盆腔的深部,即便肿瘤长到十几厘米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肚子也不一定变大,所以一发现往往就是晚期。卵巢癌还有个特点,短时间内可全腹播散性转移,累及众多脏器。由于初始治疗后很快会复发,五年生存率一直没提高甚至有点下降 ,被称为‘妇癌之王’。”

  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的问世,其在卵巢癌维持治疗中的价值已被充分确证。王育教授指出:“维持治疗已成为卵巢癌全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治疗理念到临床实践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格局,进入了‘手术+化疗+维持治疗’的标准模式。”

  王育教授解释道:“卵巢癌维持治疗分为初始治疗后的一线维持治疗,以及铂敏感复发治疗后的二线及以上维持治疗。对于新诊断卵巢癌患者而言,初始治疗非常重要,一线治疗后尽可能地延缓复发,对患者生存获益最大。复发后治疗花费更大,也无法达到初始治疗的同等疗效。从卵巢癌领域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推荐可以看到,维持治疗已成为卵巢癌患者一线治疗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后的标准治疗,能够帮助更好地延缓复发、减少耐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卵巢癌患者规范接受维持治疗的比例还有一些差距,原因在于以往BRCA突变的患者接受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能够得到医保报销,但这部分患者仅占15%-25%。今年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实施后,所有新诊断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无论是否有BRCA突变,接受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均已被纳入医保报销,大大降低个人经济负担。这意味着,卵巢癌治疗真正进入到了一线维持治疗全人群时代。

  展望未来,王育教授指出,卵巢癌治疗最大的突破口在于早期发现,另外还包括手术方法的进一步改良,更多易感基因位点的发现以及新药的筛选和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