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大幅度上升,且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但就诊仍然以中老年人群为主。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及混合型等几种常见类型。在临床表现上以颈部疼痛、上肢麻木伴或不伴有放射性疼痛、上肢肌力降低、手部精细动作减退、手部肌肉萎缩或出现行走不稳等神经根及脊髓受压症状为主,个别严重者甚至在某次外伤后可导致受损平面以下不完全或完全性瘫痪。
大部分颈椎病通过正规药物、物理及康复等一系列保守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但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神经根型症状持续加重、出现脊髓受压导致的行走不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等,则建议行手术干预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术)在椎间盘切除减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具有增强颈椎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但患者术后吞咽困难、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融合器沉降、螺丝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新型一体式内固定装置,它同时具备了颈前路钢板和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优点,既能提供良好的力学稳定性,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又可减轻内固定物与食管周围组织的摩擦,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它使用钛合金钢板与PEEK材料一体化植入,摒弃了传统的钢板内固定系统,前缘不超过锥体前缘表面,形成一个有效而牢固的螺钉锁定界面,避免了对食道及周围组织的机械刺激。同时使用的PEEK材料具有较大的植骨容积,大大提高了椎间融合率。一体式设计能够提供早期的即可稳定,同时避免了融合器下沉,对椎体上下软组织暴露减少,减少了相邻间隙的退变,不存在内固定植入物偏离的情况;可避免术后应力相对集中,相对降低临近节段再次发生突出及椎间隙变窄等。这对需要行颈椎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疗效及安全保证。
毛宁方,上海长海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担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委会委员兼肿瘤学组副组长、骨质疏松专委会委员,全军骨科青委会委员。以第一责任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基金3项,参与完成各类基金项目累计近300万元。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骨科学术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骨科专著4部,副主译1部,参编5部。国家专利授权10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颈椎伤病),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三等奖(脊柱微创技术),省级医疗成果三等奖(脊柱伤病)。专长:脊柱微创手术,脊柱肿瘤,周一下午、周五全天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