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慢病化 提升患者获益

2020-09-23    作者:金维庆

       一直以来,淋巴瘤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较高,而我国近年来在生活方式改变、环境、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发病率也快速上升,每年新发超过9万例。

       “随着医学进步与新的疗法不断涌现,我国的淋巴瘤诊疗水平近年来有了显著提升,淋巴瘤已经成为恶性肿瘤领域中进步最快的癌种之一,逐渐向一种可能被治愈的慢性疾病转变。”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浦口慢淋中心主任李建勇教授在“2020世界淋巴瘤日患者关爱活动”中指出。

       实际上,淋巴瘤并不是一种单一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系统肿瘤病理分类标准”,淋巴瘤可分为70多种亚型,其中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91%,又分为B细胞型和T/NK细胞型两大类。在所有B细胞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慢性淋巴细胞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约占6.4%,套细胞淋巴瘤约占5%。李建勇教授说:随着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尤其是像慢淋这类进展相对缓慢的亚型,在患者的长期疾病管理、用药安全性、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中位诊断年龄为72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徐卫教授介绍道:“老年患者经常伴有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疾病,且由于免疫功能减退容易引发感染。因此,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对患者的预后和依从性至关重要。随着靶向、免疫等创新疗法的快速进步,尤其是新型BTK抑制剂应用于临床,在带来更高缓解率的同时,安全性与耐受性也显著改善。”

       活动现场,来自各地的淋巴瘤患者分享了自己的治疗经历,并坦言仍然面临诊断难、就医难、疾病负担重等问题。我国最大的淋巴瘤患者组织“淋巴瘤之家”创始人顾洪飞先生表示:淋巴瘤患者面对的不仅是生命安危的挑战,还有在精力、心理和经济上的长期斗争。作为患者组织,我们抱团取暖,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配合规范化治疗,同时也期待泽布替尼等创新药物进入医保,并通过人性化关怀,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