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面” 老人须守住

2023-05-15    作者: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史玉玲 主任医师 教授

每年的5月25日是“国际爱肤日”,因5·25谐音“我爱我”而得名,寓意爱自己的皮肤。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防御疾病、保卫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机体的免疫力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皮肤疾病的发生率也会越来越高。 

一、皮肤疾病年长者居多

老年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数据目前非常有限,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皮肤科就诊人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在75~84岁年龄组就诊人次最高,达到55% 。

皮肤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屏障、吸收、感觉、排泄、调节、代谢和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与皮肤健康密不可分。

调查发现,皮肤感染、过敏、自身免疫力下降及皮肤肿瘤等,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人体衰老导致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增加了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感染可能;免疫细胞对于肿瘤细胞的监视功能衰退,导致老年人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升高;人体衰老造成免疫调节功能下降,导致老年人自身免疫性、变应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生率较高。

此外,老年人皮肤萎缩变薄、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血流减少、皮肤神经退变,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应对各种外界环境刺激的防御和调节功能减弱,导致各种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生。

最后,老年人群中合并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比例较高,这些疾病本身及其治疗的药物,都可能导致老年性皮肤病的发生率升高。

二、春夏高发原因在哪里

春、夏季节是皮肤病高发的季节。春夏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紫外线增加,温度和湿度上升。

1.植物生长,花粉、树粉、草粉等过敏原增加,导致一些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荨麻疹发作;

2.各种昆虫开始大量繁殖,导致丘疹性荨麻疹、隐翅虫皮炎、螨皮炎发生;

3.紫外线强度增加,诱发光敏性皮肤病,如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

4.环境温度、湿度升高,细菌、真菌易于繁殖,导致细菌性皮肤病,如毛囊炎、皮肤疖,以及真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体癣等发病率升高;一些间擦部位,如腹股沟、腋下、老年女性乳缘下容易出现间擦皮炎;

5.季节变化时机体免疫力低下,一些病毒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容易在此时出现。

三、警惕老人九类“皮肤病”

在老年人中发生率高、需要预防的皮肤病大致有九类:

1.老年皮肤瘙痒症  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主要由皮肤干燥引起,也与老年人皮肤神经退行性病变导致疼痛阈值增加有关。10%~50% 的老年皮肤瘙痒症和系统性疾病,包括肝病、甲状腺疾病、血液淋巴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以及药物相关。对病因不明的瘙痒症可寻找潜在疾病。

2.老年性湿疹  表现为对称发作的瘙痒性皮疹,常伴有皮肤干燥,冬季容易发作及加重。老年人皮脂分泌减少,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过度清洁皮肤,沐浴水温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为宜,避免频繁使用洗涤剂(肥皂、沐浴露等);若非医嘱,避免使用消毒剂,如酒精、碘伏、抗生素药膏,以免破坏皮肤表面正常的微生物菌群。秋冬季,在四肢的伸侧皮肤容易干燥处,可规律使用润肤剂保持皮肤滋润,有助于预防乏脂性湿疹。

3.慢性光化性皮炎  是一种慢性、光敏性皮炎。多见于长年累月在阳光下曝晒的中老年男性,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臂伸侧和手背等光暴露部位,表现为弥漫对称、浸润性的红斑,皮肤增厚、变硬、粗糙。可通过光敏试验明确。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应注意严格防晒,使用物理遮蔽,如戴宽檐帽、撑伞、着防晒衣等,或使用遮光剂。

4.足癣、灰指甲  是足部皮肤、指/趾甲受到真菌感染导致的,主要由皮肤癣菌引起,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甲癣(灰指甲)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 ,其中有约五分之一为60岁以上患者,有半数为70岁以上患者。足部真菌感染可发生于趾间、足底,出现脱皮(脱屑)、趾间发白(浸渍)和裂隙;发生于指/趾甲,则表现为甲增厚、污黄、甲下积屑、甲分离等。老年人的真菌感染与糖尿病、恶性肿瘤、移植物抗宿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的免疫抑制状态有关。皮肤和甲真菌感染应及时治疗,避免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或传染给家庭成员。足癣、甲癣不及时就医,可能增加下肢丹毒的发生风险,故老年人出现足癣、灰指甲应积极治疗。

5.带状疱疹  是老年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导致,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合并慢性疾病,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高。另外,手术、创伤等应激状态也容易诱发带状疱疹。其治疗包括抗病毒、营养神经、控制疼痛、预防继发感染等。一些患者在带状疱疹病程超过一个月后仍有疼痛症状,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表现为病变区域烧灼、针刺、电击样疼痛或痛觉敏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高龄、头面部感染、免疫抑制状态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高危因素。如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还用于预防50岁及以上人群。

6.褐色、黑色的斑点  最常见的是脂溢性角化病,也被称为老年斑、老年疣。脂溢性角化病是最常见的表皮良性肿瘤,与遗传、皮肤老化、长期紫外线暴露、药物、空气污染等有关。典型的表现为浅褐色、黑色的丘疹或斑块,好发于面部、颈部、头皮、手背、躯干等。一些患者主诉老年斑初起较为光滑平坦,后逐渐高出皮面,表面变得粗糙,甚至可以剥下一层鳞屑。若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脂溢性角化病的皮损,提示可能存在内脏或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脂溢性角化病需要与恶性黑素瘤、基底细胞癌等恶性肿瘤鉴别,可以通过查体、皮肤镜等手段鉴别,必要时需要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明确诊断。脂溢性角化病一般不需要治疗,若出现红肿、瘙痒、破溃等不适,或影响美观,可采取相应治疗,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冷冻、激光、手术、药物等。

7.其他衰老相关的皮肤表现  与脂溢性角化病一样,皮赘、樱桃状血管瘤(红痣)、老年性白斑也是与衰老伴随的常见良性皮肤病变。皮赘好发于颈部、腋下,主要表现为高出皮肤表面、带蒂的赘生物。目前认为,与肥胖、糖尿病、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一般采取激光治疗。樱桃状血管瘤好发于躯干,典型表现为约5毫米大小红色半球形丘疹,质地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可进行激光或电干燥法治疗。老年性白斑主要表现为躯干、四肢出现圆形的白色斑点,针头至绿豆大小,通常多发。对整体健康无碍,若有美容需求,也可采取遮盖疗法。

8.日光性角化病  日光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早期原位鳞状细胞癌,和长期紫外线暴露的积累效应有关,好发于光暴露部位,如手背、前额和耳部,临床上可表现为红斑、鳞屑和溃疡。据统计,约有0.025%~16% 未治疗的日光性角化病可以进展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日光性角化病的癌变率与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我国人群日光性角化病的发生率随人口平均年龄升高而上升,故人口老龄化是影响日光性角化病发病率的重要因素。避免紫外线过度暴露是预防日光性角化病的关键。

9.皮肤癌  包括皮肤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其中,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包括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和角化棘皮瘤。基底细胞癌好发于老年人,是常见且相对恶性度低的皮肤肿瘤。临床表现为珍珠状丘疹、卷边和毛细血管扩张,可以伴有出血、溃疡。皮肤鳞状细胞癌好发于光暴露部位,与紫外线暴露、局部慢性刺激、免疫抑制等相关。表现为不规则生长的斑块、质地较硬的结节或溃疡,增大迅速。角化棘皮瘤表现为红色、圆顶状、直径约1厘米的结节,中心有角蛋白栓,大部分位于日光紫外线暴露区域,如面部和手背,一些角化棘皮瘤可伴有鳞状细胞癌改变。皮肤恶性肿瘤的防治强调“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除传统治疗外,在特殊解剖位置难以手术切除或者皮损多发的老年患者,可采取光动力治疗。

四、五招帮老人维护“体面”

预防老年性皮肤病,支你五招——

1.老年人皮肤退行萎缩、干燥脆弱,日常皮肤清洁宜温和,水温、沐浴频率、沐浴时长、清洁剂使用应适度,外用糖皮质激素、外用抗生素、消毒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适当防晒,预防皮肤光老化、光敏性皮肤病及皮肤肿瘤;

3.发现皮肤改变,应及时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4.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科学锻炼、适量营养,积极治疗、管理慢性疾病,维持机体免疫状态稳定;

5.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接种疫苗,预防病毒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