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康复谨记“7899”

2023-02-06    作者:华东疗养院 冯爱成主任医师


编者的话:本报近来陆续收到多位慢病读者来信,希望了解自己出院后如何康复,有哪些注意事项。为此,编辑部针对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四种慢病患者,出院以后如何居家康复,请专家作答,但愿对您有所帮助。



一、7个问题要重视


1.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要注意什么?

首先是戒烟限酒,吸烟嗜酒对脑卒中的患者很不利;其次是清淡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对动物内脏、油煎炸食品等更应节制;再是避免用力过猛、体位突然改变,便秘者可服用辅助通便药,不可用力屏气,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刺激,天气骤变注意防寒保暖。

2.为什么要控制基础疾病?

脑卒中与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密切相关。因此平时一定要遵医嘱服用药物,使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在目标水平,是防止脑卒中复发的关键。

3.定期复诊重要吗?

脑卒中复发率高,特别是发病一年内。所以出院后需要定期复查,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门诊随访检查,或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复诊,专科医生会给出更具针对性、个体化的建议,有效地预防疾病复发。

4.脑卒中后可以运动吗?

适当的活动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促进瘫痪肢体恢复功能。对于病情恢复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参加活动,做一些轻体力劳动,自理个人卫生。所以,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出院指导进行规律的生活活动,家庭成员也要多给予鼓励与支持,避免病情再次复发。

5.康复治疗什么时候效果好?

在脑卒中病情稳定后,对于留有后遗症的患者,建议3-6个月内抓紧时机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以免错过黄金治疗期。一般建议到专业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可以通过阅读训练语言功能,按顺序训练坐、站立、行走,活动肢体各个关节防治挛缩畸形,进行日常生活训练,例如穿衣、吃饭、洗浴等,不断提高自我能力。同时,可以配合针灸、理疗、艾灸、中药等中医治疗。

6.为何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恢复也很重要?

很多患者在生病后心态上有明显的波动,对疾病恢复没有信心,对不能分担家庭责任甚至给家庭带来负担有愧疚感等。面对患者这样的情绪状态,首先要进行心理劝导与鼓励,使他们对自己树立信心,克服焦虑、烦恼情绪;其次,家属也应该鼓励患者在生活起居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让身体有了运动锻炼,也能让患者在锻炼中获得信心,有利于患者情绪和身体的恢复。

7.什么时候该就医?

突然出现言语不清,理解或表达困难,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视野缺损,眩晕,行走不稳或头痛,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及时的治疗对挽救生命和降低致残率是相当重要的。



二、8项规范请遵守


1.有冠心病不能运动吗?

肯定不是,持续性的有氧运动可加快血流速度,保持血流通畅,防止冠状动脉狭窄,提高心血管耐力,对冠心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运动可以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等,每周3-4次,可从10-15分钟开始,逐步延长到30分钟以上,可以持续性或间歇性进行,每次最少10分钟。运动强度以心率控制在静息心率基础上增加20-30次/分,同时患者感觉不大费力为宜。如果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服用急救药物。

2.为什么要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是引发急性心梗的危险因素之一。排便困难,往往会用较大的力气,引起腹压、血压升高,伴随着心率加快,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因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甚至发展为心肌梗死。而且血管压力增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冲进血流,堵塞血管,引发急性心梗,甚至猝死。所以,平时日常生活中应该多摄入膳食纤维,如杂粮、蔬果等,经常做顺时针揉腹、提肛运动、散步等,必要时也可使用通便药,避免用力排便。

3.如何规律用药?

根据出院时医生指定的治疗方案按时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减量或停药,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时,要注意观察大便、小便的情况,当出现黑便、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调整用药。

4.天冷为什么心血管疾病多?

寒冷的天气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所以冬春季也是冠心病高发的季节。老年朋友们平时要避免受凉,天气寒冷时尽量晚出门,戴好帽子、围巾等防寒保暖用品。

5.饮食怎么注意?

平时适宜选择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素的四低一高饮食。以少油、少盐清淡饮食为主,每日油量控制在10-20ml、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蛋类、水产品(鱼、虾等)、奶制品及豆制品等。一日三餐要规律,切勿暴饮暴食,合理控制体重,戒烟酒。

6.经常发脾气会得心脏病吗?

实践表明,脾气暴躁、易怒、易紧张的人很容易出现血压增高,冠状血管张力增加而患心脏病。因此,平时应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争吵和过度兴奋。多听舒缓类的音乐,多参加社会活动让精神放松,当有较大的压力或烦恼时应及时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倾诉。

7.需要定期复查吗?

老年人平时多关注身体情况,如有胸闷不适,及时就诊。按需复查血化验(如服用他汀类药物,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服用可达龙,定期复查心电图、甲状腺功能及肺部体征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定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平时外出时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8.出现胸闷胸痛怎么办?

若出现胸闷胸痛:①停止正在做的事情,马上坐下或躺下;②症状持续2分钟后没有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3-5分钟后仍不缓解或加重,必要时5分钟后再含服一片;③上述处理仍不能缓解或无硝酸甘油片马上拨打120。



三、9条提醒须注意


1.血压是不是越低越好?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大于140mmHg或(和)舒张压大于90mmHg。但血压也不是降得越低越好,一般不应低于110mmHg/70mmHg,否则应调整降压药的用量。

2.血压要不要监控?

有的高血压患者以为吃了药就万事大吉,对于血压完全不监控;而有的患者特别谨慎,一会儿量个血压。两者都不可取,前者完全无视血压,后者又过分紧张。其实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早晚测量一次血压并详细记录,以便就诊时向医生提供完整信息。

3.高血压病人如何饮食?

总体来说,选择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少食肥甘厚腻、生冷荤腥。减少含钠盐调味品或腌制品的食用,如咸菜、咸鱼等;饮食不宜过饱,合理膳食,减少脂肪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动物内脏等,多食新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经常顺时针摩腹,促进胃肠蠕动。

4.血压正常了,是不是可以自己停药?

高血压患者应该坚持遵医嘱服药,不得随意增减或调整或停用药物,定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高血压病是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服药。

5.天冷血压为什么高?

冬春季节,天气寒冷,会使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冬春季节一定要注意头颈部、腰背部、脚部的保暖,外出时选用帽子、围巾、手套等防护。外出锻炼不能太早,尽量等太阳出来、气温上升后再选择外出。

6.熬夜会影响血压吗?

熬夜失眠造成睡眠减少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全身不能得到充分休息,次日容易出现血压的波动,也较难把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而改善睡眠有助于降压,良好的睡眠是最基本保证。

7.要不要戒烟限酒?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而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所以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

8.情绪不好会导致血压升高吗?

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也就是由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疾病。不良的情绪刺激会引起剧烈、长期的应激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平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对血压控制非常重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遇事冷静不动怒,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亲朋好友倾吐或者以其他兴趣爱好分散注意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干预。

9.什么时候需要找医生?

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仍然不能降下来,或者突然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应该立即就诊。


四、9种要领必掌握


1.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适?

血糖一般控制在:空腹4.4-7.0mmol/L,非空腹<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年龄越小,病情越轻,血糖控制要求越严格(非空腹<7.8mmol/L),反之应宽松。

2.低血糖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诊断为低血糖。若出现明显饥饿感、头晕、心慌、冷汗、乏力、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应马上自测血糖,明确是否为低血糖,如不能测血糖,及时进餐(馒头、面饭、糖果等)。上述症状15分钟不缓解,请及时就诊;症状缓解的,请随后到医院就诊,以确定是否需要更改治疗方案。外出活动时或者运动量大时要随身携带食物。

3.糖尿病人如何运动?

运动治疗的目的是与饮食、药物配合,三者平衡,控制好血糖水平。通常,餐后1小时是糖尿病病人开始运动的最佳时间。建议每次运动时间在30-40分钟左右,每周不少于5天。外出运动请携带糖尿病卡,上面注明姓名以及家人姓名、电话,如发生低血糖或昏迷,可以得到及时帮助。

4.血糖要不要监测?

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血糖稳定者,每周监测1-2天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若血糖控制不稳定或血糖波动大时,每天监测4-7次血糖。此外,每3-6个月复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眼底、动脉超声等,预防并发症发生。

5.糖尿病人怎么吃?

良好的饮食控制是一切降糖治疗的基础。糖尿病病人进餐要定时、定量,提倡少吃多餐,每顿七八分饱,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口味清淡,不甜不咸,限制甜食及水果,限制饮酒,控制体重。

6.水果能不能吃?

血糖控制理想的(空腹<7.0mmol/L、餐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可以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下午3点)、睡前适量进食水果,同时相应减少正餐的量。水果宜选择含糖量较低、升糖速度较慢的苹果、梨、小番茄等。在不确定进食水果的品种与量是否合适时,可通过检测进食后的血糖水平来判断。

7.“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吗?

很多“无糖食品”虽无添加蔗糖等,但它们多用淀粉等制成,淀粉可转变为糖,同样会影响血糖,所以无糖食品也应该控制摄入量。

8.使用降糖药应注意什么?

糖尿病大多需要终身药物治疗。正确选择降糖药物,能帮助有效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所以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降糖药,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自行增减或更换或停用降糖药物。

9.什么时候就医?

当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或心慌、出汗、四肢软弱、意识障碍或恶心、呕吐、腹痛、嗜睡、呼吸深大有烂苹果味时,需要立即送医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