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衰弱是一种病

2022-07-09    作者:陈 川/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 主任医师、所长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 主任委员

老年人出现身体虚弱,如没力气、反应慢、精神差、体质弱等,可能大家觉得人老了都会这样,平时尽量补充点营养品、多休息,并没有当作疾病来看待。

其实,老年人身体虚弱很可能就是一种疾病,这种病的名称叫“老年衰弱”。国外对“老年衰弱”的研究已经开展20多年,认为这是一种会对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长寿带来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20186月最新版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明确把“老年衰弱”列为衰老相关疾病的第一位。、

 

 

 

一、什么是老年衰弱?

 

如果一位老人经常感到疲劳,走路、做动作、反应越来越慢,体重毫无原因地明显减轻,很少锻炼,外出活动也少,做事情很容易累并且经常完不成,很有可能已经得了“老年衰弱”。

目前对老年衰弱的诊断主要依靠评估工具,比较常用的评估工具是美国老年医学专家琳达·弗里德教授2001年创立的“衰弱表型评估方法”,通过体重、握力、步速、疲劳感、体能状况共五项指标进行判断。

弗里德教授“衰弱表型评估方法”的具体做法是:

1.步速:以平常走路速度行走4米的距离,完成时间在5秒以上,计1分;

2.握力:用握力计测量优势手握力两次的最大值,男性低于30公斤、女性低于18公斤(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调整),计1分;

3.体能状况:体力明显下降,在不借助外力情况下行走一站公交站的距离或者每周做家务活3次都很困难、甚至不能完成,计1分;

4.疲劳感:最近一个月经常感到很疲劳、没力气做事情,每周有3天以上发生这种很疲劳的现象,计1分;

5.体重:与去年同时期相比较,在没有节食、运动锻炼等情况下体重减轻超过5公斤以上,计1分;

以上五项分数相加,3分及以上为衰弱,1~2分为衰弱前期,0分为无衰弱。

 

 

 

二、老年衰弱有多大危害?

 

20世纪90年代,国外就有专家提出“衰弱”导致一部分老年人处于高危状态的观点。经过多年研究后已经明确,衰弱是老年人特定的、独立的疾病,衰弱的发生和发展,使得老年人从原来能够生活自理、有恢复力的状态,走向了低能量、低力量、恢复力逐步丧失的状态,最终导致难以做到生活自理、自我独立性丧失、高度或完全失能的依赖状态。

老年衰弱的危害性使健康风险大大增加。老年人发生衰弱后,身体内环境失去应有的稳态平衡,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即便是外界一个较小的刺激,也很容易引起肺部严重感染、心脑血管意外、骨折等一系列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并导致住院甚至失能,对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寿命造成严重威胁。

老年衰弱的危害性还在于很容易被忽视。老年衰弱临床表现不典型、不容易被识别,轻者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的衰老现象、重者与老年人失能混为一谈,许多人因此对老年衰弱没有清晰的认识,不够重视,这也是一些老年人容易发生衰弱的重要原因。

举一个例子,两位同性别的70岁老人,同样患有脑梗死、糖尿病并且病情都稳定控制,前一位老人精神状态和体力都较好,生活自理很正常,后一位老人则精神状态比较差,常常没力气,很难自己做家务活,后面这位老人就很可能是有了老年衰弱的问题,生活质量就比前一位没有衰弱的老人要差,所以后面这位老人的健康风险就要高很多。

 

 

 

三、老年衰弱是怎么发生和发展的?

 

之所以会发生“老年衰弱”,主要是老年人生理储备出现了进行性加速下降。我们每个人的生理储备,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活动的能力,是各个生理系统保持相互之间的稳定状态、有效应对外界不良刺激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

人到了一定年龄尤其是进入了65岁以上的老年期,生理储备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发生衰减,但还能满足老年人的正常生理需求,各个生理系统还能保持一定的稳态平衡。如果老年人存在一些不良生活方式、慢性疾病以及发生感染、缺血等情况,这些大大小小的健康缺陷随着年龄增长不断累积起来,就会不断加快和促进生理储备的损耗,导致生理储备的进行性加速下降,不能满足和支撑正常的生理需求,使身体失去原来的稳态平衡,进入衰弱状态。

老年人发生衰弱后,身体的脆性会不断增大,也就是变得脆弱、对外界应激反应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损伤,严重时生理储备水平可以降低到正常的三分之一以下,无法保持有效击打能力和恢复稳态平衡能力,最终导致生命力急剧下降的不良后果。

 

 

四、哪些老年人容易得老年衰弱?

 

老年衰弱的发生发展,与增龄退化过程中多种大大小小健康缺陷的累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存在某些健康缺陷又没有及时调整改善的老人是发生衰弱的高危对象。

近几年,我们在9个社区采用衰弱表型评估方法对2425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存在3项及以上衰弱表型异常的衰弱老人占7.80%,存在1-2项衰弱表型异常的衰弱前期老人占36.5%。调查发现的1058名衰弱和衰弱前期老年人中,平时很少或基本不进行运动锻炼,纯素饮食以及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死、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等情况较多,表明这些情况都是与社区老年人衰弱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有以下情况2~3项以上的老年人要高度警惕“老年衰弱”的发生:

1.很少进行运动锻炼、每周锻炼次数不超过3次,或者平时活动量较少,大部分时间在家待着、很少出门活动。

2.从坐位姿势直接站起来较困难、需要撑住扶手或有人搀扶才能完成;手脚没力气、手提稍微重一点的物品或者自己走一站公交站的距离很难完成。

3.一日三餐进食量偏少;饮食结构不均衡,荤素搭配不合理、素食居多或纯素食;饮食口味过重,喜欢偏甜、偏咸、偏油、偏辣等重口味食物。

4.平时容易发生或一到季节交替时就容易发生感冒。

5.经常出现肢体冷、动作迟缓、精神萎靡、懒言懒动、下肢无力、口干咽燥以及手足麻、四肢酸痛、气短、食欲减退等症状。

6.患有2种以上慢性疾病,尤其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脑梗死、骨质疏松症、睡眠障碍、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并且长期服用2种以上药物。

7.近一年有骨折、下肢静脉血栓、皮肤感染等急性事件发生。

8.经常出现情绪低落以及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9.独居老人、纯老家庭。

 

 

五、老年衰弱如何治疗?

 

目前对老年衰弱的治疗还没有疗效肯定的药物,但大多数老年医学专家都认为加强运动锻炼和营养补充是改善老年衰弱的有效方法。

有益于老年衰弱患者的运动锻炼方式主要是阻抗运动、有氧耐力运动。阻抗运动又称为抗阻运动,是指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具有增加肌肉量、肌肉强度和肌肉质量的作用。建议适合老年人进行的阻抗运动包括仰卧抬腿和蹬腿、踝泵、下蹲、推墙、踮脚站立、手指操以及借助器械的举哑铃、拉弹力带等,有氧耐力运动包括步行、慢跑、跳舞、骑车、游泳等。对于锻炼条件不足、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如果无法进行有效的阻抗运动和有氧耐力运动,也应当尽量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比如室内走路、做操以及在床上或座椅上的抬腿、蹬腿、双手伸举等活动,保持对肌肉的良性刺激。

营养主要是补充优质蛋白质、活性维生素D,建议老年人可以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明确标识含有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3的保健品,也可以从优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牛奶、鸡蛋、鸡肉、鱼虾、牛羊肉等食物和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蛋类、深海鱼类、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补充。

 

 

六、怎样用中医来防治老年衰弱?

 

近几年我们在社区对1058名衰弱和衰弱前期老年人的中医辨证发现,中医证型以肾气虚、肾精虚居多,并且肾气虚和肾精虚的程度随着衰弱程度加重而更加突出,此外也有较多的肝血虚、心血虚、肾阳虚等表现。

因此,老年衰弱患者的中医治疗应当以补肾气、益肾精治法为主,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专科医师进行辨证处方后服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平时可以在中医指导下经常服用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肾气丸等补肾类中成药,也可以选用具有补气和益精作用、性味平和、药食两用的中药材进行调养,比如黄芪、人参、桑椹子、覆盆子、黄精等。另外还可以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功法锻炼,有助于提高体能、增强肌肉力量而改善衰弱状况。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到了夏天特别是盛夏的三伏天,老年衰弱的病情容易加重,这主要是因为天气炎热、气温较高,人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中医认为入夏之后天地之间阳气旺盛、呈现升腾和发散之势,人与天地相应,容易耗散阳气、损伤阴津,促使精气精血亏损加重,所以老年人这段时间更加容易感到疲劳、没力气,晚上睡不好、白天要犯困,常常是大白天坐着坐着就睡着了,有些老人还会有心慌、胸闷、气短、头晕等表现。建议老年人特别是老年衰弱患者在盛夏三伏天要重视用具有补气功效的中药材来补气养阳,可以提升元气、补益精气精血、改善衰弱状况,具体方法是每天用生黄芪20~30克或者生晒园参5~10克煎煮半小时到一小时,也可以适当加一点枸杞子、西洋参、山楂、菊花等中药材一起煎煮,药汤分成2~3次在早晨和白天服用,每次喝一小碗。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有衰弱,同时衰弱前期可以被逆转至健康状态,一些衰弱状态可以被逆转至衰弱前期。老年医学就是寻求通过干预来预防或减少虚弱老年人患病和丧失独立性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终将老去,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健康意识的增强,人类的期望寿命在不断延长,活过90岁、100岁已不再是奢望,但要想在90岁、100岁的时候还能够保持相当的活力,还可以出门散步甚至旅游、有质量地生活,那就必须记住:老年衰弱是一种病,早识别、早干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