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即中风)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导致残障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如果你或你的亲人患了脑卒中,那你对随之而来的睡眠障碍应该深有体会。研究发现,卒中后无睡眠障碍者往往比卒中伴睡眠障碍者康复得更快更好。并且,除了有利于卒中后的大脑及肢体功能的康复外,良好的睡眠还会给大脑带来很多其他的奇妙益处。例如,快动眼睡眠有助于大脑处理运动相关信息 。在快动眼睡眠期,大脑皮层神经活动兴奋性增高。大脑将有关肌肉运动的短期记忆转移到颞叶,在那里它们成为长期记忆。高质量的睡眠有益于大脑重塑和构建新的神经突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卒中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鉴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都可能面临行动不便的问题,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对于他们的卒中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相反,睡眠不佳的卒中患者可能在影响卒中康复的同时引发其他问题,如焦虑抑郁情绪等。因此,在关心脑卒中对全民威胁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卒中背后睡眠障碍的危害性。
人的正常睡眠分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相和快速眼动相。根据睡眠深度和脑电图慢波程度,非快速眼动相又可分为3期,由浅入深依次为:1期(入睡期)、2期(浅睡期)、3期(深度睡眠期)。
睡眠障碍疾病,包括睡眠呼吸紊乱、嗜睡、睡眠相关运动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失眠,往往和心血管疾病交织在一起,并显著增加卒中风险。卒中后睡眠障碍也会影响卒中康复和生活质量,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引起卒中复发,导致卒中-睡眠障碍-卒中复发-睡眠障碍恶化之间的恶性循环。反过来,卒中后如果能拥有良好的睡眠,则会有利于卒中康复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且降低卒中再发风险,进入良性循环。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识别和处理睡眠障碍疾病应当成为卒中预防的一部分。睡眠障碍能增加卒中风险,如果卒中后睡眠紊乱继续存在,很可能导致第二次卒中的发生。所以,卒中后睡眠障碍,虽然往往会被忽略,却是一个应该从今晚就力求着手开始改变的重要问题。
一、卒中发生的昼夜节律性
人类卒中事件的发生具有特定的时间模式。缺血性卒中在清晨发生率达到高峰。有20%-40%的缺血性卒中发生于夜间,尤其是睡眠起始时 。有研究表明,调整年龄、性别、卒中严重程度等因素后,晨起卒中相比傍晚的卒中更可能是致命性的。外部因素(如季节变化)影响卒中发病,内源性因素(包括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自主神经系统波动和高凝状态)是影响卒中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
血压通常在傍晚下降近10%,而在清晨觉醒时升高。自主神经系统具有典型的昼夜节律模式 ,交感神经系统在清晨激活,这与清晨血压升高相对应。另外,人体止血系统的平衡也受昼夜节律调控,清晨的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聚集增加,呈现高凝状态。这些内源性因素可能是导致晨起卒中发病风险增加的原因。阵发性房颤的频率在夜间和清晨是最高的,这增加了夜间和清晨心脏来源栓塞性脑卒中的风险。睡眠和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同睡眠中的自主神经活化、激活心电活动不稳定相关,比如快动眼睡眠期更容易自主神经激活。
二、睡眠障碍增加卒中风险
当睡眠受到影响时,从长远来看,这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如高血压、情绪障碍、激素失衡,以及增加患严重疾病如癌症和卒中的风险。睡眠障碍常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非恢复性睡眠、反应迟缓、运动功能受损、健忘和情绪变化。与卒中紧密相连的睡眠障碍疾病有:
1.失眠:失眠是最主要的增加卒中风险的睡眠障碍疾病之一。无论是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频繁醒转)或早醒,都被归于失眠。其中,慢性失眠和客观睡眠时间缩短与卒中风险增高关系最为密切。另外,慢性失眠症患者通常伴有心理或生理因素 ,能促进增加卒中风险。
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OSA表现为睡眠中反复低氧和低通气,出现呼吸被打断,甚至因试图呼吸而频繁觉醒。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OSA都是卒中明确的危险因素 。OSA引起卒中风险增加的机制包括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导致的夜间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血压变化还可导致大脑自动调节机制受损。另外,OSA患者潜在的高凝状态,以及长期OSA相关的右向左分流和反常栓塞等机制可能均参加了OSA增加卒中风险的机制 。
3.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是危险的 。大部分睡眠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晚睡7-8小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睡眠时长的需求逐渐降低。但一些研究表明,睡7小时的女性比睡8小时的女性患卒中的风险更低。时间过久的睡眠不仅会导致卒中风险增加,还会导致卒中死亡风险增加 。
4.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睡眠相关运动障碍是指在入睡或睡眠过程中出现的有害的、不常见的身体的运动动作。例如,不宁腿综合征(RLS)是指夜间,一般为患者准备睡觉时出现的难以忍受的腿部不适及迫切的运动感 ,促使患者不停地活动双腿。
5.异态睡眠:异态睡眠是一种睡眠中的复杂运动和行为 ,包括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梦魇、睡眠麻痹、睡行症、睡惊症等。关于异态睡眠与卒中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RBD,表现为生动而不愉快的梦境。梦境演绎,常见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研究表明,与不伴有RBD的患者相比,伴有RBD的患者发生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更高。RBD与卒中的联系机制可能是睡眠碎片化导致交感张力增加,导致心率变异性和血压波动 ,这些心血管事件与卒中发生相关。
卒中的高发病率,对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的严重影响突出了预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一系列可修饰风险因素的识别和治疗。卒中的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心房颤动、高龄、高血压、心脏病、颈动脉狭窄、吸烟、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而睡眠障碍包括睡眠呼吸障碍、失眠、嗜睡、异态睡眠和睡眠相关运动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并增加患脑血管病的风险。因此,有效识别和干预治疗睡眠障碍是脑血管病可修饰危险因素的重要环节。
三、卒中后睡眠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失眠和OSA,其他睡眠障碍疾病还包括昼夜节律紊乱、睡眠相关运动障碍以及睡眠时间显著延长或缩短。在一次卒中事件后,原本健康的睡眠者可能会变为一个失眠患者或OSA患者。睡眠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包括非快动眼睡眠的N1期、N2期、N3期以及快动眼睡眠期。卒中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包括睡眠效率下降,总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加,N1睡眠增多,N2及慢波睡眠减少。卒中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与睡眠觉醒周期的产生和维持相关的脑结构的直接损伤及水肿,卒中后肢体活动的受限、疼痛等不适,以及住院病房不熟悉的环境、持续的光照和噪音、睡眠容易被打扰、药物副作用等。
1.卒中后失眠:失眠在卒中患者中很常见,发病率约20%-56%。其中约18%的患者表示为卒中后新发失眠 。典型的失眠往往在卒中急性期发生。卒中后失眠,不仅表现为入睡困难,还表现为睡眠效率下降,比如更加容易觉醒,浅睡眠比例增加而深度睡眠减少。睡眠的问题会导致白天更多的犯错 ,以及警觉性的下降。在部分卒中患者中 ,失眠的发生与心理情绪 、伴随的疼痛等不适以及活动减少有关 ,也可能是由大脑负责调控睡眠的相关结构损伤所引起,并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总体而言,卒中后失眠会引起焦虑情绪,影响白天活动、注意力和记忆力以及卒中的康复。
2.卒中后嗜睡:嗜睡与下丘脑后部病变相关。卒中后嗜睡被定义为卒中后白天睡眠过度,白天打盹增加或夜间睡眠时间延长。卒中后嗜睡还会有一些相对非特异的症状 :比如持续性的疲劳、易怒、焦虑、食欲下降、思维和言语迟钝、记忆力下降和躁动等 。卒中患者嗜睡的发生率在1.1%-27%之间。相比卒中不伴嗜睡的患者 ,伴有嗜睡的患者更有可能需要去护理院 ,嗜睡的存在影响卒中康复。
3.卒中与周期性腿动:5%-8%的卒中人群有RLS症状。RLS往往伴随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D)。而PLMD是一种在睡眠中四肢有节律性动作的睡眠障碍,通常在腿部,但也可能包括上肢。整个晚上会周期性运动 ,并且每晚的严重程度可能会有不同。卒中后PLMS与桥脑和放射冠病变相关 。
4.卒中与异态睡眠:卒中后RBD可继发于脑干梗死。桥脑中部和下部水平特定区域(被盖部为主)即使微小的梗死灶,也可导致卒中后RBD。表现为夜间噩梦,伴睡梦中出现喊叫吵闹、甚至拳打脚踢行为等,常常导致床伴受伤或摔下床后自伤。
5.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紊乱包括多种原因: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睡眠相关低通气、睡眠相关低氧血症和周期性呼吸。持续正压通气(CPAP)应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助于改善卒中的严重程度。CPAP治疗可改善左心室功能,使大脑更早地恢复正常的血管张力 ,并更早恢复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 。
6.卒中后昼夜节律的变化:急性卒中后,血压生理性的昼夜节律出现变化。与血压正常者相比,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均可能失去双相昼夜节律变化。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下降约10%或更多,卒中后,这种夜间血压下降的模式消失了。另外,卒中后还会有其他昼夜节律的改变,比如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导致睡眠碎片化和睡眠效率下降。睡眠/觉醒周期的改变也与卒中后淡漠相关。睡眠结构的紊乱和卒中后淡漠不利卒中后功能恢复 。
四、睡眠障碍影响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
睡眠紊乱会对卒中后康复产生负面影响。失眠、RLS和睡眠中断常常与平衡、行走功能以及总体恢复较慢和恢复效果较差有关。伴有睡眠障碍的卒中后患者,行动更加笨拙、更容易忽视或遗忘。睡眠剥夺相当于削弱了成功康复的机会。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通常不愿意接受康复治疗——他们缺乏动力、活力和专注度。因此,卒中发生后,睡眠是成功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质量的睡眠对于卒中幸存者有许多益处。睡个好觉有助于神经可塑性的构建,包括卒中时被切断的大脑环路的重塑,以及创造与健康脑区的新的神经连接的增强。这有利于卒中幸存者重新学习、记忆和身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卒中后的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 、艰难的过程,需要时间、耐心,良好的睡眠和休息以及来自家人的支持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卒中后睡眠障碍有着普遍性和可治性,且改善卒中后睡眠有助于卒中康复,但也并非所有卒中恢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都能通过睡眠得到解决。卒中后情感、认知、疲劳等各种因素综合决定着患者卒中后的康复整体水平和生活质量 。但无论如何,睡眠障碍是卒中后综合治疗不可忽视的因素,有效识别和干预治疗睡眠障碍是脑血管疾病可修饰危险因素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