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人们对健康医疗有了新的需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以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创新力度大的特点,提供了从预防到治疗的医疗解决新方案,助力“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来自进博会的“健康中国”好声音。
独特的进博“溢出”效应
葛兰素史克今年携前沿创新成果再赴“进博之约”, 覆盖重大疾病、慢病、传染病、罕见病等治疗领域,如首个完整的、每日一次、单一片剂的艾滋病双药治疗方案多伟托(通用名: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的“中国首展”。现场 “1分钟骨质疏松症风险测试”等多款健康管理自测工具,也可帮助消费者随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此外,还与百度健康签署合作备忘录,在疾病教育和预防领域联手开拓数字化平台,提升中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并能预约就诊、与医生互动等,使得对患者的服务更有效率。
得益于进博会的独特“溢出”效应,葛兰素史克往届参展的多款全球领先的创新疫苗和药物纷纷在中国市场顺利“落地”,以“中国速度”惠及患者。全球首个一天一次适用于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三联吸入制剂全再乐(通用名: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在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期间获批上市,得到了患者、医生和行业的高度认可,于2020年被成功纳入医保;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自2020年6月上市以来,目前在全国约250个城市3800多个疫苗接种点可预约接种;倍力腾(通用名:注射用贝利尤单抗)连续亮相第二届和第三届进博会后,在中国获批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及儿童适应证,2020年,其成人适应证被成功纳入国家医保。
进博东风吹动世界交流的一池春水,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 Micra 在连续三届进博会中占据 C 位,让许多公众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到了起搏疗法,这对我国心律失常等慢性疾病防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无导线起搏器,在科技快速进步以及进博会溢出效应下,美敦力引进一系列3T MRI起搏器和除颤器,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和心脏性猝死,让疾病的治疗与世界接轨,更多的中国心律失常患者从中获益。这让企业也看到了以创新科技打通科普信息传播道路的新希望,锚定了更高的科普目标,邀请奥运跳水冠军吴敏霞担任公益大使,与心脏疾病专家们在本届进博会上联合发起“益起心跳”科普公益项目。
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
美泊利珠单抗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与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包括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及严重哮喘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姜林娣教授以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为例,疾病最早且最易累及呼吸道和肺脏,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全身多个系统均可受累并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害。在现有标准治疗方案下,比如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多数患者在药物减量后症状再发,平均缓解期较短或复发率较高,疾病控制情况不甚理想。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使用激素治疗,这往往容易导致多种副作用,比如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并且长期使用激素尚不能控制多器官损害。
亮相本届进博会的新可来(通用名:美泊利珠单抗)是全球首个靶向人白介素-5(IL-5)的抗体生物制剂,治疗靶标是细胞因子IL-5。新可来通过与IL-5结合,阻断IL-5与嗜酸性粒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活性并使其数量持续降低至正常水平,从而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和组织损伤,维持人体健康状态。
赛可益 血液肿瘤分型分类复杂,且诊断、治疗存在很大的个体化差异。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多为老年人,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威胁。首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质量调查报告》项目在进博会正式启动,将从疾病认知、诊断、治疗等多方面深入了解患者真实治疗现状及需求。
赛诺菲多发性骨髓瘤领域的产品——新一代CD38单抗Sarclisa(赛可益),在展会上受到关注。它通过与骨髓瘤细胞表面高水平表达的免疫治疗靶点CD38特异性结合,诱导骨髓瘤细胞死亡,从而发挥独特的抗骨髓瘤效应,能够使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获得更深层次的缓解,进一步提高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指出:“尽管患者通过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取得了疾病的暂时缓解,但仍有大量患者因疾病进展出现耐药和复发。疾病进展快、后续治疗反应率逐渐下降,患者生存预后就随之下降,临床亟待扩充新的药物与治疗方式。”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迫切治疗需求,专家希望包括赛可益在内的多种创新药品能被引入临床使用。
智能脑起搏器 主人公在大脑中植入芯片,通过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实现信息交互和能量补充,从而拯救世界……随着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这一科幻片中的常见桥段正在走向现实,脑机接口、人机交互的概念和技术逐步应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美敦力参展的全球首款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 PC为治疗帕金森等运动功能障碍的新一代脑起搏器产品。
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俗称“脑起搏器”,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深部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控制和缓解患者疾病症状的目的,具备微创、可逆和可调的特点。它进入中国20多年,已获批用于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药物难治性癫痫等病的治疗,同时在顽固性强迫症、抑郁等精神类疾病的应用前景广阔。相较于上一代脑起搏器,Percep PC可以通过向颅内特定靶点发送电脉冲的电极深入感知和记录患者的大脑电生理信号,获取客观数据,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同时能够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和病情变化进行灵活调整,预计将于明年落地中国。
肺癌的数字化手术平台 强生将数百款创新产品带到进博会展出,有7款“全球首秀”、3款“亚洲首秀”和60款“中国首秀”,包括治疗新诊断的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的药物兆珂速;专为吸烟人士研发的李施德林专研焕朗漱口水;药物释放隐形眼镜安视优。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黑科技数字化手术平台——Monarch。它是目前全球首台经支气管诊疗肺癌的数字化手术平台,应用了全程可视、电磁导航、虚拟重建三合一导航的内窥镜技术,术中视野全面清晰,在无切口的情况下,内窥镜可以经过支气管到达肺部深处外围的结节,提取组织以进行活检。Monarch对早期肺结节尤其是很多位置较深、难以触达的结节的诊断更微创和精准,更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创伤。本次进博会不仅是它的“亚洲首秀”,也是首次在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精彩亮相。
患者关爱与医患教育
科学致胜 为爱护罕 罕见病是人类尚未破解的难题,患者人数较少、疾病种类繁多、诊断手段缺乏,而治疗罕见病的药物研发之路更是充满孤独,缺少参照与经验。为此,辉瑞联合中国加速在进博会开启首个“罕见病开放式创新大赛”,将以中国为圆心、全球为直径,跨产业征集能够带来罕见病领域改变的创新见解和临床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罕见病患者是最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既要面对医学问题,也面临着心理以及所在家庭的问题,而患者组织就是他们的代言人和沟通桥梁。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将从患者自身真实诉求出发,力求为患者诊疗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改变,拥抱未知,为罕见病患者诊疗开启通往未来的一扇门。” 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副理事长王奕鸥女士谈道。
血友病是我国公众认知度最高的罕见病之一,是一种以患者自发或创伤相关出血为特征的罕见疾病,有极高的致残致死风险,患者往往需要进行终身、周期性治疗。在进博会上,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辉瑞支持的血友病一站式“综合关爱小屋”启动,将通过“教育一站式、评估一站式、康复一站式、支付一站式,援助一站式”,开展全方位管理的尝试和探索。
ALK阳性肺癌患者关爱联盟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占85%-90%,而其中约有3%-7%的患者具有ALK基因突变,是一种比较罕见但非常凶险独特的亚型,大多数患者对化疗药物响应不理想,并伴有复发风险高、脑转移发生率高、预后差等问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李媛教授说:“这类患者的ALK基因往往会与其他基因产生融合,生成ALK融合蛋白,从而促进肿瘤生长。VENTANA ALK(D5F3)IHC检测,对于甄选可从ALK抑制剂治疗中获益的潜在人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公布了《非小细胞肺癌ALK阳性患者生存现状调研》结果:92%的肺癌患者表示在确诊后都已立即接受治疗;有65%的患者接受了阿来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综合来看,仅有20%的患者病情有复发或转移;绝大多数患者在支付性和信息渠道获取方面,依然存在诸多未满足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支持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家庭对抗疾病,罗氏制药与罗氏诊断携手腾讯智慧医药、众安医药、与癌共舞等爱心企业,在进博会上共同成立了ALK阳性肺癌患者关爱联盟,并将11月7日作为首个 “ALK阳性肺癌疾病宣传日”,致力于提倡高效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规范化治疗,同时在创新支付、患者教育、疾病管理以及情感交流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
每年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展台上,一场名为“34.8度的微笑挑战”的为患者助力活动也在举行。挑战者通过描绘34.8度的微笑弧度,为各种卡通人物的脸上增添上一抹微笑,最终将这些美好的微笑投射到大屏上。34.8度是嘴角上扬最美的微笑弧度,34.8个月,也是目前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规范的治疗下,可以拥有的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同时,患者的中位五年生存率也达到了62.5%,都代表着重获新生的希望。
聚力守护 “瑞享未莱” 在本届进博会上,武田中国宣布“瑞享未莱”骨髓瘤患者关爱平台一期已上线患者教育、疾病档案管理、患者关爱服务和创新支付平台对接等模块,未来互联网医院、患者社区等模块也将会逐步上线,将进一步推进骨髓瘤的精准诊断、规范化诊疗和患者全病程管理,
目前许多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疾病管理方面仍存在缺乏专业指导和定期随访监测,依从性参差不齐、复杂的联合用药方案容易导致患者漏服、影响出院后长期治疗等问题。“如今骨髓瘤逐渐呈现出一些慢性疾病的特点,这使得患者的疾病管理愈发重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陈文明教授表示,“希望通过这个患者关爱平台,进一步帮助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获得专业、规范、科学的疾病知识,随访提醒,心理健康教育等,这是对线下医院诊疗的有效补充,对加强科学管理疾病的知晓率和规范治疗率,推动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全程管理和整体治疗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代谢学院 明天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我国心血管病与糖尿病共病现状十分严峻。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高达52.9%。每3位2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患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因此,心血管病与糖尿病需要跨学科合作诊疗,强化疾病的综合管理,改善患者预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心血管代谢医学代表了心内科与内分泌科等多学科管理融合的趋势,倡导对心血管疾病和多重代谢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以期改善心血管疾病结局,减少疾病负担。
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理念、新手段不断涌现,在控糖、降脂等方面给临床治疗带来新改变。其中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具有明确心血管代谢获益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在各大指南中的地位逐渐攀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指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有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优先联用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第四届进博会期间,诺和诺德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合作正式启动,双方将携手打造“心血管代谢学院”,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传递心血管合并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管理理念,共同探索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合作的标准化诊疗模式,进一步推动心血管代谢疾病综合管理的规范化。该项目计划在一年内覆盖约300家医院、4000位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