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男性排尿障碍需要精准施治

2021-10-30    作者:汪东亚/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夜间起夜次数过多、尿不畅、尿不尽,甚至尿控制不住、尿裤子等排尿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也正成为他们前往泌尿外科就诊的第一大原因 。男性因为前列腺这一特殊器官的存在,使得排尿障碍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既容易又复杂 。前列腺增生(BPH)是最常见的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病因,发病普遍,所以,当出现排尿不适时,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最容易先入为主,考虑诊断为BPH。但更多的情形是,老年人合并症很多,多种慢性病均会造成排尿障碍,所以排尿障碍的病因可能不单纯是前列腺的因素,甚至主要系其他疾病。如此容易造成误诊,显然治疗效果不会好。这给老年男性排尿障碍诊治带来复杂性。10月28日是男性健康日,本文作者就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诊治新情况,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谈谈如何精准施治。

  

  


     

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前列腺以外因素

  

  

  人体排尿行为,其生理机制是个排尿反射,涉及多个排尿器官,周围和中枢两个层面的神经调控,正常的排尿生理是在器官和神经精密调控下的过程 。在这个神经反射通路上任何环节的异常,都可能造成排尿障碍,目前医学上称之为下尿路综合征(LUTS)。所以,规范的诊断过程是,根据症状,依据神经反射的线索,去寻找病因。所以同样的症状,可能对应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如果按同一方案治疗,显然效果是不理想的。以排尿困难为例,其背后的机制,就有4种可能:一是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路梗阻;二是产生排尿动力的膀胱逼尿肌肌力的衰弱 ,多见于血管狭窄和逼肌力衰弱;三是排尿的神经发生病变,例如:脊椎和椎管内病变、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四是促进排尿的逼尿肌和控制尿液流出的括约肌发生不协调,例如脑部外伤、肿瘤、脑梗死等。所以正确的鉴别诊断很重要。

  而这些前列腺增生以外的疾病,同样是老年病,容易和BPH导致的排尿障碍相混淆。有哪些迹象提示,排尿障碍的原因可能是前列腺以外的因素呢 ?一是排尿障碍重,但前列腺体积不大;二是除了排尿症状以外,合并大便异常,尤其是顽固性便秘;三是排尿障碍系突然发生,而不是渐进性地出现。

  

  

  

排尿障碍疾病的精准诊断措施

  

  

  当存在以上情况时,为了准确地找出病因,除了要行评估前列腺的情况外,医生往往要详细地询问患者的慢性疾病情况 ,例如,有无腰椎疾病,有无脑部血管疾病、帕金森、糖尿病等,然后要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以及肛指检查,评估肛门括约肌的肌力以及扪查前列腺的大小 。最终对于复杂排尿障碍的确诊 ,需要依赖排尿生理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这个检查,是通过储尿、排尿过程中对膀胱、尿道、括约肌进行动力学同步测压,应用数学模型定性、定量地判断患者的排尿障碍是哪个环节造成的,是尿道阻力增大,还是逼尿肌无力、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或是排尿无反射。除了尿道梗阻以外,均要继续评估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BD)。当怀疑存在NBD后,需要进一步进行脑、颈、胸、腰、骶椎检查,了解大脑、脊柱椎管病变的可能。在笔者诊治的老年病人中 ,根据排尿障碍的这一症状 ,追踪溯源,查到脊椎椎管病变的病例常有发生,于是进行相应的骨科和神经外科原发病治疗后 ,排尿症状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所以,病因诊断至关重要。

  

  

  

寿命延长后,老年前列腺增生的新特点

  

  

  当然,BPH导致的尿道梗阻是老年排尿障碍的第一大原因。对BPH这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已经相当规范化。但随着老年人寿命的延长 ,临床病人特征较以前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表现在:一是年龄越来越大,病程越来越长;二是药物治疗的时间较长,前列腺体积不一定很大,即在长期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前列腺体积并不对称;三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等疾病越来越多,这些共病会导致排尿症状的加重,排尿障碍又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加重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尤其是夜间。同时,也会增加手术的安全风险 ;四是因各种疾病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增多,增加了手术前后出凝血异常的风险。这些新的特点,促使医生反思BPH患者外科干预的时机。传统外科干预的时机通常为:一是反复尿潴留;二是出现双侧梗阻性肾积水;三是出现并发症:膀胱结石、膀胱憩室、反复尿路感染以及血尿。但在当前情况下,随着寿命的延长,药物对病程的延后,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往往患者已是高龄,体力状况下降,合并症较多,若选择手术,安全性是医生和患者及家属都顾虑的。所以需要思考,对于合并症较多的患者,在出现BPH症状持续进展、合并症逐渐加重的情况下,是否提前接受手术治疗,一是此时对患者来说相对安全,风险小,其次,毕竟手术是改善症状最好的手段,再次,目前的手术技术均很成熟。

  

  

  

老年排尿障碍的个体化治疗选择

  

  

  BPH 的外科手术日趋成熟,微创化甚至无创化。近20年来涌现了多种新型的微创或无创的手术方式,为高龄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多种选择,目前在大的医疗中心均可成熟开展。前列腺切除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多,包括单极、双极电切能量平台,各种激光(钬激光、绿激光、铥激光、红激光等)设备,消融和冷冻设备等。

  从手术的原理上区分,常见的手术方式如下:

  1.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这是最经典的经尿道微创手术,在增生的内腺中应用电或者激光切出一个通道。手术程序简单安全,仍被认为是金标准手术。缺点是存在一定的腺体残留,有一定的复发率。

  2.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利用激光等设备直接找到内、外腺交界平面,沿此平面完整地剥离增生的内腺,解除腺体对尿道的压迫,获得一个光滑通畅的排尿通道,因而术后排尿的疗效最佳,远期复发率也最低。缺点是,手术过程稍复杂及技术要求稍高,没有前者开展得普遍。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认同这种手术方式,开展得越来越多,目前已成为笔者所在中心的主流手术方式。

  3.经尿道前列腺扩裂术。经尿道放置的特殊治疗尿管,利用气囊增压,使前列腺外的包膜裂开,并不切除腺体,但同样达到解除对尿道压迫的作用,术后排尿通畅的改善显著。该手术同上述手术的原理不同,特点在于简单,麻醉要求低,同时术后不影响患者的性功能,逆行射精等前列腺切除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极低,适用于对性生活质量有要求的年轻患者,以及合并症较多、麻醉风险高的高龄患者。该术式是我国老一辈泌尿外科郭应禄院士研发,目前在全国正逐步开展。

  4.血管介入前列腺动脉栓塞术。该治疗是无创介入前列腺供应血管栓塞技术,最早于2009年巴西学者首次报道,对中重度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最大的优势是局麻、避免前列腺切除的手术创伤、无性功能障碍的并发症,特别适合无法耐受麻醉的高龄高危患者、对手术安全有顾虑的老人以及对性功能有要求的患者。但该新技术的远期疗效,需要时间来检验,目前还没有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报道。

  5.保留尿道前列腺内腺摘除术。采用腹腔镜技术经腹腔途径,切开前列腺外膜,剥离内腺而不破坏尿道,既完整切除了增生的腺体,又保护了尿道的完整性,术后没有任何排尿恢复期,性功能的保护也很好,从疗效上来说是个完美的思路。缺点是,相较于其他微创手术,操作较复杂,难以普及,笔者尝试了几例,深有体会。

   6.经尿道前列腺针刺消融或超声聚焦消融。通过经直肠或者针刺入前列腺内部,对腺体进行消融。优点是麻醉要求低,更加简单、微创,特别适合高龄高危患者。由于是非腺体切除,术后短期内要度过一段时间的组织肿胀期,远期疗效待观察。

  以上介绍的是目前临床已开展的微创前列腺治疗方式。但在有些情况下,仍需要传统的经膀胱前列腺开放切除手术,例如前列腺特别巨大甚至合并巨大膀胱结石,经尿道的微创手术可能手术时间过长,也变得不微创了,不如采用开放手术,虽然创伤稍大,但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影响不一定就比经尿道的微创手术大,所以仍值得首选。

  介绍这些前列腺治疗方式,是想传递给患者这样的理念:前列腺的现代治疗手段很多,根据BPH患者的个体情况,均有相应的治疗方式选择,不必担心年事已高,害怕手术的安全性,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上经常碰到由于拖延治疗,最终导致患者肾积水,威胁到生命。原因就在于,医疗信息所知甚少,存在一定的误区。

  至于前列腺以外的因素,首先找到原发病,针对原发病治疗。在原发病无法根治的情况下,根据神经与膀胱、尿道、括约肌的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包括功能锻炼、药物、针灸、骶神经调节在内的综合治疗。

  

  

  最后简单小结一下,当下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存在几个新情况 :一是年龄大,衰弱程度差别很大;二是BPH共病的慢性病较多,对排尿影响因素更多,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三是病程长,药物治疗时间长,导致前列腺体积和症状不一致,对诊断造成困扰;四是合并症多,麻醉和手术风险增大。针对这些新情况,笔者认为,对于老年男性排尿症状的施治,需要着眼于两个维度,一是诊断层面,准确地鉴别诊断出患者排尿症状的病因;二是治疗层面,根据老年人体力状态以及合并症情况,商讨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时机,不因畏惧或担心而延误治疗,然后在权衡疗效和安全性后,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