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养生原本是中老年人关心的,而现在进入了年轻人的视野。“朋克养生”是年轻人生活中渐渐刮起的一股旋风,且有泛滥之势。这是一种怎样的养生理念,促使年轻人如此热衷?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貌似堤外损失堤内补,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现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罢,应相信医学科学,用祖国医学精髓指导精准养生,警惕被那些不切实际的养生伪科学误导。养成健康文明行为,才是本文给读者的启迪。
一、“朋克”的由来
“朋克”一词来源于英语“PUNK”,又译为“庞克”,是个舶来词,是一种时髦的音乐流派。当初用来形容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车库摇滚乐,由于这种乐队没有接受过音乐或声乐方面的指导,往往技巧有限,但他们却能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自成一派。代表了一种反抗、叛逆、追求自由的“朋克”精神。而“养生”是通过滋养身体、心灵和精神,使之与自然的节奏和普遍的规律相协调,从而达到健康和幸福的目的,通常被视为中老年人的专利。然而,在这个崇尚跨界和混搭的时代,这两件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然能奇迹般地结合在一起,青年朋友还对此情有独钟,“朋克养生”由此应运而生!
二、“朋克”带来的疾患
自从“用保温杯泡枸杞”“年轻人脱发现象”等内容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开来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养生 。“朋克养生”就是当代青年企图自救的一种养生方法。比如,使用最昂贵的眼膏,却熬了最长的夜;白天锻炼,晚上吃炸鸡;啤酒中加枸杞;可乐放党参;加水冲淡火锅浓汤等等。这算是一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吗?这些行为倒是更具有自嘲意味。年轻人依然相信自己的身体是年轻的,但是他们明白自己早晚有一天会跨入中老年,再加上工作的压力与自由生存空间的压缩让他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这一时刻的逼近,由此产生焦虑抑郁。因此,“朋克养生”实际上是一个充满自嘲与焦虑的代名词 。
“熬最长的夜,用最贵的面膜”,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至于所谓饮食上的“朋克养生”同样不可取,所谓的啤酒加枸杞,可乐放党参,不但没有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养生”一词可追溯到《庄子·养生主》篇“养生之道,得养生焉”!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起到舒缓身心、延年益寿的作用。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犹如一部小汽车,保养的目的是减少磨损及意外的破坏,以保证其最初设计的使用年限。当代年轻人一边倾情于这种随心所欲的感觉,一边牵挂着自己的身体健康,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事后补救上,企图通过其他途径弥补这种放纵的生活方式带来的身体伤害。肆意放纵和调养身心两者是不可兼得的,与其说是养生,不如说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三、“朋克”有百害无一利
现代人生活“压力山大”,经常昼夜颠倒,为此频频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据调查研究,全球10%的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医疗设备检测出基本的理化甚至生物指标都呈阴性,一切看似正常,却时常经历各种不适抑或慢性疼痛。亚健康状态产生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阴阳自身虽不断变化,但一定限度内又处于动态平衡,人体的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时常会影响到自身的阴阳盛衰,而阴阳的盛衰偏颇则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导致机体正气虚弱,外邪乘虚而入。
根据《年轻人健康消费趋势报告》,我国超过一半的90后存在肥胖和运动能力下降的问题,30%的90后存在免疫力下降的问题。大多数年轻人一般自己不会做饭,到了吃饭时间,他们甚至不知道该吃些什么,基本上选择外卖。早餐不吃、中晚餐暴饮暴食,这种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导致由肠胃功能下降所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熬夜也逐渐成为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之一,经常熬夜导致睡眠不足,身体得不到好好休息与恢复,从而导致工作效率显著下降。长期熬夜还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等现象,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进而导致器质性病变甚至早衰 。
因此,养生不再是中老年的专利,它已经悄悄地来到年轻人当中。《2017-2022中国健康养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养生市场83.7%都是18-35岁的年轻人。“朋克养生”的背后,是年轻人的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心梗、癌症等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 !
四、“朋克养生”不可取
早在医学瑰宝《黄帝内经》中就有包括了运动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精神养生等养生方法的论述。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人类的寿命长短与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保生要录·论居处》所指出:“夫人春时,暑月欲得晚眠早起,秋欲早眠早起,冬欲早眠晏起。早不宜在鸡鸣前,晚不宜在日旰后。”此为合四时之宜,健身益寿之道,这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写照。因此,对“朋克养生”的年轻人来说,来自工作上的压力需要释怀,同时对健康、规律与科学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正确对待。
中医养生方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大致可概括为: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节房事、畅情志、运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避风寒就是顺应四时以养生,使机体内外功能协调;慎起居则是不妄劳作,防劳伤以护正气,使脏腑气血不伤;调饮食、节房事,正思虑而薄滋味,以保养精气神;运形体即是通过各类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针灸、推拿按摩便是通过相应工具以畅通经络、调节脏腑;药物养生则是以药物对人体功能的补益及调整作用,以调节功能、强壮身体。
不同的人呈现各自的体质特征,有阴虚、阳虚、阳盛、痰湿、血虚、血瘀、气郁、气虚之分,用药物养生调补,应在辨识体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由于疾病有虚实寒热证候之别,在临床治疗时,必须在辨证的基础上施以相应的药物进行调治。否则,不识体质、不辨证候,滥施药物,不仅于身体无益,反而会妨碍身体健康或加重病情。因此,在对待补药养生上,大家应该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因人因时辨证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