鲠在喉
2025-08-11    作者:张林凤

  我数次经历鱼刺卡喉,每次都顺利化解。真正体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是丈夫卡喉的一幕。

  丈夫喜食白水鱼。那日用午餐,他搛起多刺的鱼尾,一边与我说话,一边把鱼尾往嘴里送。我急忙提醒:“不要说话,慢点吃,慢点吃……”话音未落,他“哎哟”一声,被鱼刺卡住了。一番折腾,鱼刺原位不动,我让他赶紧去医院。

  在我的认知里,拔鱼刺不是难事,五官科医生戴着额镜,让病人“啊,啊,啊……”,医用钳伸进喉咙,钳住鱼刺往外一拔……女儿和丈夫都有类似的经历。我让他独自去医院,步行10分钟就是一家三甲医院。

  一个多小时后,丈夫满面愁容地回来了。他抱怨道,“啊……”了半天也没找到鱼刺,还让他付费做喉镜。说,如果喉镜发现了鱼刺,就能取出。他付了费,等候多时也未轮到检查,觉得喉咙似乎不疼了,就把检查单退掉了。我喟然长叹:“鱼刺没有取出,你这急性子的毛病又犯了。今天是星期天,只有一个当班医生,你怎么就等不及呢?”

  晚饭后,丈夫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鱼刺又开始兴风作浪。听着他那一声声缩紧嗓子欲咳出鱼刺的咳嗽声,我直起鸡皮疙瘩。我拽着他说:“现在是晚上八点多,赶紧去医院吧。不然,你折腾一晚上,鱼刺会陷得更深。”

  我们来到医院,还是白天那位医生,依旧让丈夫做喉镜。丈夫进了治疗室,20分钟后出来,一脸轻松。原来,医生从电脑屏幕上看到一根近两厘米长的鱼刺,横在喉咙深处。手术钳从口腔进入有难度,医生给他喷了麻药,手术钳从鼻腔进入,在电脑屏幕上对准鱼刺,才取了出来。治疗期间,治疗室外陆续来了六个病人,都是鱼刺卡喉。

  这些意外,都是急躁大意所致。丈夫性子急,退休之后时间充裕了,做家务也好,吃饭也罢,理应笃悠悠。他却不忘上班时力求快速高效的习性,手上的动作尚在进行,思路已跳到下一步。年岁渐长,手脑的协调性大不如前,以致状况频出。就说洗鱼虾吧,他的手指经常被鱼虾刺伤,或被剪刀戳破,为此还打过防破伤风的针。吃饭,也总是三下五除二。我多次发火:“吃饭本是享受美食的过程,细嚼慢咽才有益健康。如果你是饭店服务员,食客们吃得酣畅,聊得兴起,你为了早点完成工作,擅自去收拾人家的碗碟,一定会被食客打出去。”丈夫听了,若有所思。再买鱼,他洗鱼时直接把鱼尾剪掉了。应该是明白了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但他的急脾气能否改掉呢?毕竟,生活中五花八门的伤害,很多是急躁引起的。

  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