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那棵大树
2025-08-04
作者:施在隆
我家的老宅在城西乡下,共三排草屋、一排瓦房,有宅沟环绕,一座小木桥通向宅外。宅前有三棵榆树。祖母说:“这三棵榆树是老祖宗造宅时种下的。”
小木桥桥堍的榆树长得最高大,树干粗壮,要两人合抱。树干10多米高处分出枝丫,枝繁叶茂,像一顶硕大无比的华盖。
大树下有块空地,是宅上几十人的集散处。有婆媳不和闹矛盾的,到大树下骂一阵,吼一阵,骂完吼完各自回家。宅上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大树底下吵相骂,回到屋里(家里)就勿骂”。在家里,是勿作兴吵相骂的。宅上人把那棵大树看成是是非非的见证人。
宅上人有儿子定亲、女儿出嫁,都到大树下商讨。当年谈婚论嫁,既有传统意味,也体现当代文明,双方父母、子女必须到场。父母作主,但不能包办。子女有权提出自己的想法。成功者皆大欢喜,谈不拢的也不伤和气。
常有宅外人到大树下说亲。当年在大树下喜结良缘的夫妇,除了一对病故,其他的都已八十挂零,身体硬朗,恩爱如初。老家这棵大树,仿佛是一棵吉祥树。
宅上人有当民办老师的,有修造独轮车的,有当媒婆的,因此,常有人找到宅上。当年,乡下没有门牌号码,路人要找我家老宅,乡亲会热心指点:“一直朝东跑,看到宅前有一棵大树的就是。”我也多次在同学、朋友面前炫耀:“我家就在一棵大树旁。”
大树上有鸟巢,还一树多巢,喜鹊、鹁鸪、斑鸠都以它为家,和睦相处。宅上人、外来人在大树下听得最多的,是喜鹊叫喳喳,冷不防还有湿乎乎的鸟屎洒在头上。他们不怨不骂,只是仰头一望。他们知道,乡村都有树,有树就有鸟。
我的童年、少年都与大树为伴。平时和小伙伴在树下戏耍;夏日,树下有丝丝凉意;傍晚纳凉,在大树下听祖母讲稀奇古怪的故事;清晨醒来,最爱听树上小鸟的合奏……童年、少年时的许多美好记忆,是大树为我留下的。
一个炎夏,我要去外地工作了。当我挑着行李经过大树下,鸟鸣声尤为密集,它们是欢送我,还是挽留我?仰望大树,我在心里说:“今天小别,还会重逢。”离家的日子里,我像牵挂家人一样,牵挂这棵大树。大炼钢铁的年月,有一天,我收到来信,说这棵树被砍了。我拿着信,心里空荡荡的。
不久,听说宅上人家陆续搬走了,曾经风光无限的老宅,成了荒宅。
最近,老家的侄子要造房,我叮嘱他:“选优质树苗,选好位置,造房、种树同时进行。千万不要种几年又卖了,要让它茁壮成长,世代相传,让它长成大树,为周边百姓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