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的人大概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有人看,有人“评头论足”,也有人“说三道四”,我自然也不例外。以前是以笔养家,现在是老有所乐。
三个月前心血来潮,搞了个公众号。都说人老心不能老,要不断接受新事物,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再说不少同道朋友早就在玩了,而且玩得很“嘚瑟”。好多朋友也劝我不妨去弄弄白相相。
我给公众号取了个名字叫“丁夫闲话”。之所以叫闲话,意思是可以天马行空随便说。上到天文地理,下到鸡毛蒜皮,东西南北,风土人情,青菜萝卜,张三李四,想到啥说啥,无一不可。可以随心所欲,自娱自乐,权作消遣,没啥负担。
记得公众号第一篇文章是今年2月份写“老球迷之乐”的,阅读数量不足百,留言只有区区个位数,其中大多数还是朋友捧场的。后来我写提篮桥和安国路,是对过去岁月的缅怀;写定海桥和虹镇老街,是属于“老上海”的记忆;写大理和香格里拉以及广东海丰、德天瀑布等,是人在旅途的快乐。渐渐开始有陌生人留言了,这是一个进步。我基本上对每一个点赞和留言都有回复,表示感谢。
后来慢慢写得上瘾了,开始写自己的过往。有人说人上了年纪,闲得无聊,开始爱好回忆了。于是就动手写自己曾经逝去的岁月里的懊恼遗憾、坚持不懈、异想天开、跌打滚翻等,越写越扎劲,一发不可收。不料这些经历也引起了朋友圈里小小的“震动”,触发了朋友们的心弦,于是在朋友圈大家调侃互动,回忆青春。后来也有朋友转发。但阅读量基本还是维持在三位数左右,偶尔上四位数,心里便涌起“爱的悸动”,有点小确幸。
不料有一天早上起来,突然发现有篇文章“咸鱼翻身”,阅读量一下子突破了三万,留言和点赞也过百。吓了我一跳。惊讶之余我也不知啥路道。评论区里也是有点“群情鼎沸”的味道。这是我第一次碰着,开始有点新鲜,后来觉得味道走样了。再后来我的一篇文章居然达到了10万+,这阅读的范围有点广,不仅是上海本地,近的有南京、嘉兴等,远的有黑龙江、新疆、广东、香港、澳门等,甚至还有加拿大、澳洲、英国和美国。朋友说这是“爆款”了。
没人看的时候有点失落,看的人多了也有点烦恼。面对满屏的留言我有点不知所措,应接不暇。大多数的评论是友好的,小红心点赞关注有许多,转发的也不少,有人还发私信来表示鼓励。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有人看得很仔细,指出其中的错别字。以前在报纸上发文,因为有编辑把关,很省心。现在公众号我是集作者和编辑于一体,难免会有漏洞和破绽。
但有的评论实在不敢恭维,格调低下,戾气十足。特别是网友之间的互喷更是让人感到五味杂陈。说到底评论区其实也是个众生相的小世界,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尽管和大咖们相比,我现在还算个“萌新”,但不管如何,也算是走在与时俱进的道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