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母亲节这天,朋友圈里总是很热闹,有的人似乎永远生活在母爱的光环里,似乎永远在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歉疚。我当编辑时,每每碰到母亲节,歌颂母爱如何伟大的投稿也特别多。
说起母爱的伟大,那种“伟大”在哪里?我总结起来,好像就八个字——“燃烧自己,点亮儿女”。在儿女笔下,几乎每个值得称道的母亲都一样。
是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这八个字;而且影响甚巨,以至后人刻骨铭心,奉为至理。
举例说,近现代文化名人一直有意无意地传播和放大那种理念,从而夯实了同代人或后代人的思维定式。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胡适《我的母亲》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嫩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老舍《我的母亲》
……
看,几乎都是“燃烧自己,点亮儿女”的模板。
这种模板,今天是否还值得发扬光大、推波助澜,恐怕可以商量:一方面,“燃烧自己,点亮儿女”,对于推动人类发展自有积极意义,无法否定;另一方面,对热爱人生、追求人生、享受人生、创造人生……与“牺牲自己”可能产生的冲突,怎么理解?
而且,在当今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于一个世纪前、半个世纪前有相当改善的情况下,再强调和宣传“燃烧自己,点亮儿女”的理念,是否是母亲节唯一的表现主题和表达路径?
红遍网络的梅耶·马斯克给自己作了定位——是妈妈,也是自己。
《可凡倾听》在采访她时提及:或许很多人会下意识想到她的儿子、大名鼎鼎的企业家埃隆·马斯克。事实上,梅耶最初为人所知的身份,并非某个人的母亲,而是在三个国家的九座城市成功构建自己事业的营养师,也是活跃了50年并且越年长越受欢迎的模特。她拥有众多头衔——“作家、营养学博士、超模和演说家”,最后才是“三位成功企业家的母亲”。
我不能说梅耶·马斯克是新时代母亲的榜样,但可以确定的是,她的精彩人生让那些思维还停留在陈旧模式的母亲和孩子见识了一个母亲别样的活法。
我以为,我们要允许自己的母亲不伟大——她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不必自我牺牲而执著于被人称道的“燃烧自己,点亮儿女”!
是的,母亲节应该赞美的是活得精彩、自在、快乐,有品位、有质量、有个性,而不是像当牛做马般让渡自己幸福生活的母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