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生日

2025-04-08    作者:郑国棠

  “汏好浴,换好衣裳被套枕套,老妈清清爽爽过生日。”

  妹妹一边帮妈抹润肤膏,一边温柔地絮叨。妈妈眯着眼睛,侧耳听着录音机播放的越剧,跟着轻吟浅唱。我坐在床边拍视频,想着生命无常,每一个当下都可能是妈妈最后的影像,所以随时记录她的日常。本来对此习以为常的妈妈近来性情大变,抗拒拍照拍视频。她变得多疑,反感这个盯着她的东西。一挥手,手机落地了。

  妹妹递来的沙糖橘让妈妈分心,她不再追杀手机,指着盛沙糖橘的盆子说:“小妹烧给我吃的葱油芋艿,放我床脚的冰箱里。味道灵个,你快拿来吃中饭。”床脚空空如也,没有冰箱。妈妈见我没起身,又说:“噢噢,你喜欢吃红烧肉,我起来烧。”

  妈妈患阿尔茨海默病已经10年,细心的弟弟第一时间察觉病情求医,依靠药物控制病情。两年前,妈妈在华山医院救治半月,回家后丧失行走能力,卧床不起了。2024年11月7日妈妈深度昏迷,送仁济医院重症监护室12天,几次病危吓死人,虽然扛过来了,但身体状况差,间隙性几天不吃不睡,营养跟不上,免疫力下降,陷入恶性循环。

  我告诉妈妈,今天3月8日,她过97岁生日,妹妹会烧红烧肉,她可以安心睡觉。届时我会叫她庆生。今天妈妈正处于间隙性不吃不睡亢奋期,会说个不停,复述许多事。她说自己山中长大,17岁遵母命嫁人,订婚才见年长她16岁的爸爸,1947年5月18日在上海丽都花园结婚,第一次穿高跟鞋迈不开步,还差点被拖曳的婚纱绊倒,扫盲后进法院培训,任居委会主任16年半,最后在管理街道工厂和生产组的街道联管组长岗位上退休。她自称是来上海嫁人的兰溪人,到哪都不改口。可见乡情之重。

  妹妹说,妈妈自述的简历,每一次的语言、口气甚至停顿,都是一样的。我没注意这些细节,平时只是做忠实的倾听者,只需隔会儿应一声,让妈妈知道,我在听就可以了。

  不经意间,妈妈发出鼾声。她累了。这时候我可以起身走动续茶水上厕所打电话,甚至压腿抻韧带,舒展长时间困坐躺椅的肌肉和筋骨。

  妈妈醒来。深睡半小时,她的情绪稳定多了,话题一转,说起童年的小伙伴——龙东、龙西、榆木、木加头和阿贵。小伙伴已经全部过世,所以我引导妈妈吟唱兰溪童谣,免得她伤感。计谋马上见效,妈妈笑着续接道:“茶袋西到兰溪,茶袋乌到义乌。”

  山中孩子耳熟能详的童谣,幽默通俗。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哈哈大笑,笑得太阳开颜了。

  我提议下楼逛街晒太阳,让阳光驱散妈妈的负面情绪。妈妈喜欢出门,所以配合穿衣梳妆上厕所。可是上街不足百米,她就怯怯地说要小便。妹妹让她随意,已兜好两块尿不湿,足以应付到回家。她像犯错的孩子,满脸透着卑谦。

  我心疼不已。妈妈年轻时很强势,在外是居委会主任,回家是主妇一把手,说话一言九鼎。然卧床两年半来,已然丧失自理能力,吃喝拉撒洗澡晒太阳,事无巨细全部仰仗别人帮助,她觉得连累家人很内疚,变得言行谨慎,处处小心注意。曾经,她想去康养院,然我们舍不得,坚持自己尽孝照顾,虽然很辛苦,但不留遗憾。

  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妈妈突然眼睛发光,一字一句说:“今年是蛇年,我的本命年!今天我97岁了!”接着她开始数说每一位家人出生的年月日和生肖,以及家庭轶事……

  烛光通明,新的一年,我们还是有妈妈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