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丝毯,年逾70的程美华侃侃而谈:“中国丝毯已经传承了千年,一幅现代丝毯要经过12道工艺流程、128道工序来完成。一平方英尺的丝毯,就要手工打14400个八字结……”她有很多头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首届工匠、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
20岁那年,程美华进入江苏如皋工艺丝毯厂。她天天加班练习,手指被割刀磨破,也只是简单地贴上胶布就继续学艺。天道酬勤,她被选送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在袁运甫教授的指导下,合作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幅现代艺术挂毯《智慧之光》。作品后来被送到美国艺术中心展出,受到美国艺术界的高度好评。
1982年,作为中国选派的唯一技术能手,程美华赴德国汉诺威参加国际地毯博览会,现场操作展示丝毯制作,打开了中国丝毯走向世界的大门。
1985年,作为引进人才,程美华被调入金山丝毯厂。1994年起,担任厂长兼总设计师。几十年后,她将金山丝毯打造成了一道非遗风景、一张文旅名片。
“丝毯艺术创作讲究图案的‘新、美、活’,而‘活’是灵魂。” 掌握了娴熟技艺的程美华,坚持要做“自己的东西”。经过深入探索,她成功打破传统“编”与“织”分离的状态,将“编、织、盘、拉、结”等工艺完美融合,创造出了一种凹凸丝毯艺术新风格,令丝毯在精雕细琢中走向立体,像“软浮雕”一样可以上墙了。
除了新工艺,她还打破丝毯传统的方形设计,实现圆形、椭圆形等“异形”丝毯织造;她又以柞蚕丝取代桑蚕丝,使丝毯更富弹性,染色效果更加鲜亮——这在中国丝毯行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在设计上,她大胆吸收西方美学艺术,并大量使用蓝色、驼色等淡雅色系,开创了简洁时尚的中国丝毯新风尚。
程美华团队将生灵草木、山山水水织入丝毯,在方丈之间淋漓表现气象万千的大美中华,作品先后在美国艺术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世博会等重要馆会收藏、陈列,载誉无数。
厂里的设计师、编织工大多在50岁以上,怎样才能让年轻人学起来、把技艺传下去?从2018年开始,她将闲置的老厂房改造成工坊,向学校、社区等敞开体验非遗技艺的大门。她还研发出“数码可移动机台”,方便中小学生和爱好者体验、亲近丝毯编织的传统技艺。她还接受东华大学邀请,开发大学生课程……古稀之年的她,将几乎一半的精力用来培育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