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2024-09-10    作者:顾剑萍

  我的老师蔡国黄,教过我两年高中语文,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好老师。

  我至今记得,1974年的暑假,我去了远在贵州大矸的祖父家。当时大字簿(毛笔字本)忘带了。8 月底赶回宁波时,匆忙把暑假作业中的大字补上。因为赶时间,那大字写得一页比一页潦草。

  那是升入高中的第一年,语文由蔡国黄老师授课。老师唤我到他的办公室,面带笑容地对我说:“我刚看完你的资料,你是班长,很优秀。”又问及我暑假是否看课外书,说:“暑假作文《我的家乡——大矸》写得不错啊。”然后,拿起我的大字簿,对我说:“这本大字簿前面的字写得真好,可后面就显得潦草,一定有原因吧?”老师停顿一下,放低音量说:“若来不及,告诉老师原因,可以不写的。不然,浪费了纸张,可惜了。”时隔五十年,蔡老师的这番话,我仍然铭记在心——敷衍塞责,辜负材料,还不如不写。

  高中时期,还在 “文革”的最后两年,我们每个学期都要外出学工学农,课堂时间得过且过,学习没有热情。例外的是,大家都喜欢上语文课。听蔡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博引旁征,穿插着典故、传说、故事,有时还辅以肢体语言,生动、形象、诙谐,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至今难忘的有关鲁迅的课文,有关曹操的“龟虽寿”的解读,蔡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课场景依然清晰如昨。

  出生于1937年的蔡老师退休后,在一幢住宅楼的车棚过道里,自办“蔡家私塾”,讲唐宋诗词名篇及先秦诸子的寓言和哲学思想,讲座持续了四年多,影响了一批人,让他们爱上了文学和哲学。

  老师现在还笔耕不辍,每有新书,总不忘送我。

  年迈的老师,一如既往,很细致地关心着我们这些学生。那年相聚,我知道老师不喜欢喝酒吃饭的氛围,特意安排在咖啡店。后来老师打电话给我,说要不就在他家附近的茶室相聚,也可省些钱。

  那个茶室,专门卖普洱茶。只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茶具。我们围坐在老师旁边闲谈,不时地有人沏茶,有人品茶。那样随性、闲适的时光,真是惬意。老师还给我们分送了一些书籍,有他自己的著作,也有他购买的其他作品。还多给了我一份东西,是一大袋咖啡——老师说:“你是班长,组织同学相聚时,可以喝喝。”

  和老师的相处,真的如同家人一般亲切。那次我独自去见老师,提及我将去国外带孙女,老师很仔细地过问,身体是否吃得消?语言是否有难关?儿子是通过何种途径去国外的……又关切地嘱咐,小病不要拖,早点去医院看看。辞别时,年迈的老师竟然还想帮忙拎书,一起去公交车站。我由衷地感叹,一日为师,终身如父。

  这几年来往国内外,又因疫情关系,一直没去看望老师,甚是想念。也收到过老师的短信,说是给我留着书。时间一晃,就是数年。这次回宁波小住,想去看望老师,老师说,因健康原因已移至古镇山下居住,不方便,执意不告诉我住址。他还说,几年前,他曾经往我家寄过书,收到了吧?那时我在国外,也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不曾收到。老师就又托人从宁波寄往上海,给我补上。老师如此用心关照,让我又感动又惭愧。

  今年秋天,希望能如愿去看望桃李满天下的老师,希望老师身体健康,顺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