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架下

2024-07-15    作者:刘 峰

  在乡间,于房前屋后种一架葫芦,无须占用多大地方。潇潇春雨里,挖一个笸箩大小的坑,以农家有机肥垫底,将几粒齿状的葫芦种子播下,掩上土,在周围扎上一圈篱笆,尽可去忙别的事了。

  十天半月过后,再去瞧,葫芦秧长出来了,嫩青青的蔓上,长着细细的茸毛;几根细细的卷须绾在篱笆上,一圈一圈,排列得那么整齐;再看葫芦叶,如母亲的手掌大小,半透明的青色,可以看见碧绿的脉络。粉墙黛瓦的老屋,由此添了不少生机。

  该给葫芦搭架了!村西多毛竹,伐一捆回来,削去枝叶,像搭瓜架一样,给葫芦搭一个架子,用铁丝将它们箍牢,就可一劳永逸。

  看葫芦成长,是一桩十分有趣的事。经过一夜风露的滋养,藤蔓纷纷向上攀缘了几寸,日子一长,葫芦架呈现出一派盎然的绿意,俨然一幅风景画。

  葫芦开花了。雪白的花儿绽放在碧叶间,仿佛一坨坨初春的嫩雪,花香沁人肺腑。母亲持着绑了镰刀的竹竿,将不结果的花钩下,让鸡雏欢欢喜喜啄去。渐渐地,花谢了,从花蒂处结出淡青色的幼果。细细打量,它们已呈现葫芦的雏形,两头鼓,腰身细,圆润又好看。

  三伏天忽至,骄阳似火,屋里热得像个大蒸笼。收工归来,家人搬出桌凳,来到葫芦架下,在浓荫下吃饭,闲谈,纳凉。抬头一望,藤蔓间坠下一只只娇憨的青葫芦。到了晌午,村巷静极了,小寐时分,只听见几只细腰蜂在葫芦架上起起落落,嘤嘤嗡嗡的声音犹如弦鸣,催人入梦。

  除了观赏,葫芦还可充作蔬菜。可做菜,可烧汤,可腌制,可晒干。在乡间,最常见的是清炒葫芦丝。待葫芦吃得差不多了,夏天就过去了。秋风起,雁南飞,葫芦架变得萧索。剩下的几只老葫芦已发硬变黄,作为来年的种子保留下来。将它们摘下,用锯剖成两半,取出种子,收拾干净,获得两具葫芦瓤,可舀水,可喂鸡,可贮物。轻盈,方便,实用。

  其余的,我和小伙伴别出心裁,从顶部切开一个小口,用长筷子绑了小勺将瓤掏空,再用蜡密封,把它们绑在一起,系在背上,可充救生衣泅水。据古籍《物原》记载,“燧人以匏济水”。原来,远古先民燧人氏借助葫芦渡河,已开先河。在葫芦的帮助下,我和小伙伴下湖捉鱼,踩蚌,网虾,采莲,摘菱,玩得不亦乐乎。

  许多年后,我离开了故乡。在无数个异乡的梦里,我常常梦见自己回到了葫芦架下。葫芦里,装满了乡情、乡音、乡恋,以及一个游子的乡愁。多么希望,他年还乡时,与家人和曾经的小伙伴相聚在葫芦架下,重温往昔的欢乐,让丝丝缕缕的清凉,抚慰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