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上头”的敦煌

2024-07-08    作者:金文婕

  6月中旬,暑假旅游大军还没抵达“战场”,骆驼还没开始“堵车”,敦煌城以它安静小城市的模样,不紧不慢地接待着零星的游客。

  机场出来是一条“阳关大道”,路如其名,一路笔直开进市区,一个弯都不需要转。马路两旁的房子长相都差不多,沙色的外墙,不超过五层,朴素又实用。

  行走敦煌几日,发现敦煌真是个“佛系”的城市,不仅因为这里有莫高窟,这里的人和物也都“淡淡的”。街头卖杏干的阿姨,看到我们一众人涌进店里,依旧悠悠地晒着杏子,不多说一句推销的话;莫高窟里漂亮的讲解员小姐姐,遇到不听话偷偷拍照的游客,也就淡淡一句“窟内不可以拍照哦”;每个文创店(甚至烘焙店)都有大量的免费章可以盖,也有消费章。理论上,需要购买指定的明信片或集章本才能盖,但你自带本子去盖章,也一路绿灯,甚至无需消费,和谐又美好。

  凡是到过敦煌的人,都知道各个景区的“大而美”,敦煌市里,却是种种“小而美”。出租车招手即停,不出城区范围,人民币5元封顶,满街跑。其实,市区的街道更值得漫步。干净,敞亮,生活简单又美好。奶茶店的甜胚子,9块9一中杯,11块钱两大杯,当然选后者啦。拿到手发现,杯子比脸还大。酸奶好喝,黄面好吃,烤串真香。大街小巷里学校也不少,却没见着一间补课机构。游客如我,一边狠狠地感慨,一边默默反问,难道,生活本来不就应该如此吗?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说过:“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别的地方是一块反面的镜子,旅行者能够看到他自己所拥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所未曾拥有和永远不会拥有的是何等的多。”敦煌之于上海,就像两个平行空间,你新我陈,你疾我徐,你是都市,我是旷野,我毫不费力就能让天空蓝得一丝不苟。

  从敦煌回到湿漉漉的上海,忍不住跑去家门口的陈香贵点了一碗牛肉拌面,菜单上“杏皮茶12元”几个字赫然在目,不免怀念起5块钱的老敦煌杏皮茶。杏皮茶没有“平替”,让人“上头”的敦煌,值得再去。

  又记,自从在敦煌加了为我们驼队领路的红衣小姐姐,她的微信运动步数从此制霸我的朋友圈,日均35000步以上。偶尔也有1万多步的时候,我就有点替她担心,是不是这天的生意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