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回忆高考,我也入“错”了行。我曾倾心理科,高考却让我走上了靠文字吃饭的路。当年的阴差阳错,让我明白,所学都会有用,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
我从小理科好,做了十几年数学课代表。高三文理分班时,我秒选物理。当年,中国刚刚加入WTO,金融行业正火,很多院校设立了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我认为,将来从事金融行业是不错的选择。不过,金融专业位居各大学专业录取分数排行榜的前列,我知道自己大概率考不上复旦大学,准备报考上海外国语大学。
当时,还是先填志愿后高考,填志愿成了一件技术含量很高、运气成分很足的事。老爸老妈尊重我的想法,我的第一志愿是上外的国际经济贸易,第三金融学,第四会计学……考虑到专业之间会有级差分,第二志愿,我技术性地填报了新闻学,想着自己不会被第二志愿录取。
紧接着就是高考。我不怕考试,考场就在我就读的高中。考试日早餐,一定是肯德基香辣鸡腿堡加土豆泥。然后,爸爸陪着我骑半小时自行车去考场。那时的教室没有空调,考场里放了不少冰块。中午,爸爸陪我骑自行车回家吃午饭。接着,午睡半小时。下午出发前,我要吃一点凯司令买的虎皮面包,爸爸继续陪我骑车来回。第二天也是如此。数学考试,我极放松,最后两题,居然在高二的某节课上讲过。那年的作文题是《杂》,让我伤了一点脑筋。现在想来,好像预示着我要成为一个“杂家”,从事新闻工作。
考完,感觉还不错。最后的考分,也和我预估的差不多。爸妈带我出门转转,在去青浦朱家角的路上,妈妈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是专业录取的分数线公布了,投档工作已完成。她托朋友查了,来电报喜。得知被新闻专业录取,我的情绪跌到了谷底。填志愿时用心良苦,想入行金融,居然都能失之交臂。
四年的大学生涯,我没有高等数学可学,刚开始很不习惯。但我坚信,所学皆有用。我从认真刷数学题变成认真学英语。毕业时,我考出了英语专业八级和高级口译。不过,如今的工作,跟新闻专业也不怎么对口,很少用得上英语。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他夸我是个“靠短板吃饭”的人,我有点小得意。曾经的短板,如今大概已不短;曾经的特长,在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理科好,逻辑能力就比较强。从事文字工作时,可以一眼看出文章逻辑略有问题之处。
假如我现在被提问,是否还为当初的阴差阳错而遗憾,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不”。很多朋友都说我是个全面发展的人,除了本职工作,还能做孩子的全科老师。确实,所学都会有用。即使一时看起来没用,也只是时候未到。回顾当年的高考,真是应了那句“一切自有天注定”。所有的选择,都是安排好的;认认真真地走一条顺其自然的路,再回首时,一切都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