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的上海格调

2024-04-22    作者:吴永耀

  胡展奋何人?如雷贯耳,沪上新闻调查第一人。可能受到众多习惯思维的引导,我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胡大侠的风范。他笔下常常揭露冰山下的假恶丑,嫉恶如仇,仗义执言。这一本《上海格调》,让我看到了亲情、恩情、朋友情;小孩、老翁、寻常人;往事、趣事、身边事。体现了他柔情的另一面。

  开篇自序剑走偏锋,精彩独到。多年前,读过杨遗华写陈村的妙文,这次读胡展奋的自序,更过瘾更惊喜。既自我审视又自我调侃,亦庄亦谐,有过之而无不及。文坛才子、性情中人,一个活生生的胡展奋跃然纸上。

  《上海格调》描写的,是在我们身边发生过的有血有肉的寻常人寻常事。书中有尘世的烟火气市井味,有五谷男女的食与味。昔日生活抹不掉屐痕的木拖板、蒲扇、炒麦粉、菜馒头,生煤炉、挤马奶、灭臭虫、捉知了、斗蟋蟀。钱塘的黄蚬、打包回家的“杂罗羹”、“组合”后的鸡尾茶、胡适的“一品锅”,一个故事一段回忆,散发着作者逝去岁月里的都市乡愁,流露出对尘世生活的珍惜与挚爱。

  书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侧影,有另类别样的闲情逸致。病友家属“瘸腿丁克勒”、台胖子面痴、为高考牺牲手指换取复习时间的高伦布、生不逢时的乡医鲍三,笔墨不多却生动形象。更感人更深情的,在《快乐的逗号》里写母亲的慈祥,在《等鱼断气》中写父母的恩爱;《盐官一夜》和《皖南来电》各写了作者多年前身陷困境时,得到素不相识的渔翁和农夫相助的往事,字里行间充满感恩;《蹭蹭蹭》讽刺一部分人贪小便宜的集体无意识;《口琴队》写苦中寻乐吹罢口琴再抽劣质烟的奇妙感受。

  《妖娆杜鹃》写作者侍花弄草三年来的园艺进步史,把善“作”的杜鹃培育成妖娆状;《两只蝈蝈》喜欢秋蝈雄健短促的鸣叫,讨厌冬蝈暴雨般的聒噪;《粘蝉》中儿时手持竹竿黏上面筋粘蚱蝉的往事,引出古时锲而不舍、功到自然成的励志故事。

  书中有谈古论今的“山海经”,有异国风情的“洋杂碎”。《唾咳小考》由咳嗽喷嚏吐痰谈及“口罩”的应用与普及;《介子推那坨肉》不迷信古人经典故事,以今日的医学知识推翻古人以讹传讹的历史公案;《让面子飞一会儿》由“清明上河图”的“遮面”谈到古时的“便面”,融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端午恶日》不信邪,用历代诗人的端午诗句论证端午之时既可祈安康又可祝快乐!《“四面吴歌”》引经据典,说明四面楚歌乃东楚的吴歌或苏州谣;《米探评菜不可迷信》更是金句迭出,“米其林评点中国内地菜肴,有点像西医评中医”;《那本赤脚医生手册》展现胡式蒙太奇,由世界读书日跳到那年内部发行的赤脚医生手册,再闪现到压抑年代青春期荷尔蒙爆棚;还有一个上海人眼里的卑尔根炭烤猪肝串、南斯拉夫酿羊肚、古巴的食人鱼、美国的“死亡”盛宴,既展现异国风情,又探讨文化差异。

  作者笔下,人世间的五花八门五颜六色,不滤镜不美颜,汇成富有上海格调的众生相和原生态。散文不散意,随笔不随便。往事回忆,情操陶冶,鞭挞丑恶,褒扬美好,以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敏锐而独具的视角,去发现去揭示这些寻常人寻常事背后的审美意义。这种发现和揭示指向是开放式的,隐入字里行间背后,留给读者见仁见智的想象空间。

  新闻调查是胡展奋几十年记者生涯的主业,江湖上至今还流传着他的诸多传奇。其实,他耕耘散文随笔的岁月也不短。根据他的自序,《快乐的逗号》1987年已亮相报刊。据我所知,早在1985年,胡展奋就在《解放日报》发表了美文《北戴河的奇遇》,描述了一段一波三折的凄美爱情。我们期待老将有新传,为读者奉上更多的散文随笔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