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墨香

2024-02-08    作者:董 雪

  腊月一到,年的味道就浓了,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辞旧迎新的气息,很容易勾起我们心底关于年的记忆。

  小时候住在村里,一年到头最盼的就是过大年。腊八熬甜粥、二十三祭灶神、二十七赶大集,尤其要把蒸包子、炸肉圆、炒瓜子这些馋人的活安排得仔仔细细、红红火火。人们闻到漫天的香气,就知道这年是过得踏实了。

  而在我们家,还要多出一缕墨香。父亲是村小学的语文老师,写得一手好字,平时哪家结婚、盖新房什么的,都会请父亲写幅字增色。腊月里乡邻遇见父亲,都十分客气地问道:“董老师,什么时候有空哪?家里的春联又要麻烦你啦……”父亲笑着一一应下。于是,一进入腊月,一叠叠红纸纷纷被送到我家,同时捎来的还有用作润笔的热乎包子,让馋嘴的我对此事十分期待。

  年三十,父亲早早吃完午饭,把大方桌搬到屋子中央,洗净手后搬出那一摞厚厚的红纸。只见他用手指来回比划几下,折来折去,然后用美工刀迅速划开,在一片“嘶嘶”声中,就将红纸裁出了各种尺寸。接着往砚台里滴入一点清水,手持墨条顺着一个方向旋转,墨汁色渐深,香渐浓。最后,父亲用润好的毛笔轻轻蘸取墨水,先在旧的年历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福”字,此为试笔。这一套动作,好像是在无声中完成了某种仪式,让人心生敬畏。

  父亲写字时,我喜欢趴在桌边看,这时父亲表情格外严肃,端详一阵后才开始下笔,时而坐着、时而站着,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每一笔都苍劲有力。每写好一张,父亲便让我拿到空地处晾着,并做好标记防止弄乱。不一会儿,屋内墨香扑鼻,铺满了红联,我们也忙得汗流浃背。

  天色渐晚,乡邻们陆续过来,家里一下挤满了人,大家对父亲的字赞不绝口。在年三十的暮色里,大伙的脸被满院的红色映得神采奕奕,过年的喜悦荡漾在每个人的心头。

  等来人散尽,父亲才把条台上的红纸拿出来写自家的春联,但见红纸上笔走龙蛇:“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这时,寂静的村庄响起了零星的鞭炮声,村子在温暖灯火里走进了天祥地瑞、万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