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俊男靓女没有不知道“巨富长”的。巨富长,指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交界的商业街区。占了地段优势,经自媒体传播,一个弹丸之地成了网红打卡地。巨富长的夜晚最关情,人行道两旁的悬铃木搭起了绿色天棚,沿街的花园洋房和海派新式里弄错落有致。欧式风情的街面小店,不时有时尚青年出入。露天小桌旁,几人围坐,轻声细语。咖啡飘香,啤酒冒泡,五光十色的小灯闪闪烁烁,点缀出悠然的休闲环境,人们或坐或站,脸上洋溢着惬意和轻松。
我这个年过古稀的“老青年”,换了两部地铁,荡到富民路,来寻找青春的感觉。刚在靠花坛的椅子上坐下,对面有位年龄相仿的老者朝我微笑。哎呀呀,这不是老同学嘛。我住在虹口区鲁迅公园旁边,他住在松江新城,都是老胳膊老腿的人,乘十几站二十站地铁,也要到巨富长轧闹猛,感受夜市的魅力。
阿拉小辰光,在夜市喝一碗5分钱的猪油渣汤就心满意足啦。哪像现在,几十元一杯的咖啡,还有提拉米苏蛋糕加持,高雅的时尚感,噌噌地涨上去。幸会老同学,也来一杯咖啡和小蛋糕吧。不咖啡,非上海。要贴近这些年轻人,咖啡最知己。就像当年,递上一支烟,两分钟,陌生人变朋友。
环顾四周,露天吧台早已座无虚席,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庞,也有各种肤色的老外。在吧台边,在长条桌旁,他们喝咖啡饮啤酒,就着薯条和法式面包。跻身其间,我俩品着香浓的咖啡叙旧,氤氲香雾里,是老同学被晚风吹起的缕缕白发。想想也是感慨,一晃,六十年就过去了,当年的青葱少年成了一脸沧桑的老者。在职场操持公文的老同学,退休后一个转身,开始写散文随笔,不出几年,成了所在地小有名气的作家。读着他一篇篇充溢烟火气的文章,我由衷地为他喝彩。
也许是我俩的白发在灯影下太显眼,来续杯的服务员尊称我们“老克勒”。有趣的是,坐在我俩斜对面的,是两位金发碧眼的老外和另外两对年轻男女,也许是写字楼里的同事,聊天时,英文里夹杂着中文。他们向我们投来友善的目光,有个年轻小伙还跷起了大拇指。老同学提醒我,练口语的机会来了。我移步上前,问:“Where are You come from?”答,意大利。哪个城市?“罗马”。十多年前,我游览过罗马,我对两位意大利小伙说:“Beautiful city , old country.”他们拱着手,用半生不熟的上海话说:“谢谢侬。”临行前,我祝他们:“Good luck !”他们都笑了,笑得灿烂,异口同声说,“谢谢侬”。老同学在一旁点赞,道:“侬一直讲侬个英格利希只有三句半,今朝好像多仔两句。”
回程时,又在清幽的巨富长荡了一圈,老同学和我依依惜别,说:“等天气凉快点,阿拉再到此地荡一荡。”好的,“巨富长”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聚集地,我辈心态还算年轻,也可以荡过去轧轧闹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