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我最讨厌什么虫子?无疑是白蚁。每年5月底肇始的每一个傍晚,我就格外紧张。如果那天气温高、湿度大,更得提高警惕,严防死守,不让它们入侵我家。因为,这群小生物要出动了,它们要分巢,飞出巢穴繁衍,开拓新天地,俗称“婚飞”。
我家闹过白蚁,我曾被这些顽强的小虫子折磨得做梦都在与它们战斗,我甚至开始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白蚁路过,会留下一堆土黄色的“木屑”,那是蚁路。它们行进时,靠蚁路打掩护,以防被人发现。灭白蚁是个专业活,最终,我辗转找了一家专业公司,清除了这些不速之客。
灭是无奈之举,关键是防。我和白蚁较上了劲。它们喜欢潮湿,在柜子里放除湿盒,成了我家的习惯。储物间里,一台除湿机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着……有一次,我带女儿有友和儿子小友去动物园玩,看到白蚁的天敌食蚁兽,我们笑说:“食蚁兽能不能家养?”
千防万防,每年的初夏和初秋,白蚁飞得最猖狂的事实无法改变。“婚飞”的白蚁,翅膀掉落后,若能找到合适的环境,就要钻入泥土安家落户。一到傍晚,我们紧闭家里所有的门窗。单单关窗没用,还得拉上窗帘,不能透出一丝光亮。但是,它们在暗处,我们在明处。严防时,它们不出现;一放松警惕,它们就飞进来。有友和小友的眼睛比我尖,每次都是他俩先发现敌情:“妈妈,白蚁飞进来了!”我拿来电蚊拍,一拍一个准。打死一只,房间里总能再打死四五只,它们是集体行动的。白蚁还有缩骨功,能从纱窗缝、窗户缝里钻进来。有一年,厨房的窗户没有装窗帘,窗户关着,它们竟然硬是从窗户缝里往屋里挤。
今年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我携小友参加他同学的生日晚宴之际。饭吃到一半,小友爹发来微信:“家里飞进来的白蚁将近20只了!都被拍死了!”晚餐结束,他开车来接我们,刚上车,独自在家的有友打来电话:“妈妈,你几时回来?我又在书房里打死好几只漏网的白蚁!”到家开门,客厅里一片漆黑,只有有友房间里亮着灯。为了防白蚁,她一人在家也不怕黑了。
白蚁“婚飞”凶猛的日子,我在微博上看到网友说,“简直像在下白蚁雨”“口罩里钻进了白蚁”……不过,最近读到沪上作家沈嘉禄的《菌子与白蚁的美美与共》一文,第一次知晓,美味的鸡枞菌与白蚁居然是一对共谋:“鸡枞菌长在白蚁的蚁巢之上,在密林深处的潮湿环境里,蚁巢培养了鸡枞菌菌丝体,鸡枞菌的根部一直伸向蚁巢菌圃及周围环境,孜孜不倦地吸收营养。勤劳勇敢的白蚁每天朝九晚六地工作,无意中将菌种传播至远方,有利于鸡枞菌家族的兴旺……”最不可思议的是,“鸡枞菌吃起来有一种动物蛋白的香味,这要从白蚂蚁身上找原因。”令我大开眼界,爱恨交加。
大自然果然奇妙,我最讨厌的虫子,居然也有神奇之处。不过,城市里的灭蚁工作,还是得跟上。白蚁和菌子的美美与共,还是去山里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