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葱翠着,碧流潺湲着,春雨点滴着,春天的姚江真好看。我站在通济桥上,举目四望,寻那乌篷船和石灰桥以及桥上的丽人。
此次因太太的生日回了故土,我要去找一弯石灰桥。六岁的我曾在桥上乘过凉,乘过月,竟然还从桥顶跌落在了恰巧开过的乌篷船上。乌篷船顶软软的,我没有受伤,真是天佑。慌乱中,外公外婆对船家千恩万谢,给船老大送上一坛老酒,老大脱了毡帽也千恩万谢地拿了。船靠河埠头,他送我上岸的时候,摩了摩我的头顶,聪明的,他说。外公按着惊恐万状的我给老人家磕头,我磕了一个,外公说这是救命恩人。后来杨梅时节,外公提了一竹篮杨梅,到姚江边去喝茶,等着船家摇过船来,却没有等到。
后来,我二十岁,也是春风十里的季节,在桥上遇见一个极白极净的说上海话的女孩儿,一泓秋水匀在我讶然的脸上。问之外婆,外婆说,是上海来投亲的姑娘,婚订了,男家还和我们有戚谊,真有福之家。后知青返城,不知归否?
外婆的家是巍星西路二号,我记忆中外婆家离姚江是极近的,石灰桥离外婆家也是极近的,姚江上的风吹来是极爽的,柳絮飘着是极好看的……
太太生日当天,在收了朋友的微信大红包,听了生日祝福后,我们从酒店寻了过去,却只找到巍星路二号,不见巍星西路二号,是我记错了?问之住家,都道不知。那么巍星路二号大概就是外婆的家了。原本的厅堂已经片瓦无存,盖起了六层的楼。那一株冠盖如云的枣树呢?我没有寻见。那一方布满秋蛩的芝兰之地呢?肯定没有了。那一口夏天镇西瓜的古井呢?也湮灭在了地下吗?离此不远的被父亲赞过的徐家祠堂,更是不见踪影……
朝北隔着南滨江路,就是姚江,百度上说石灰桥就在其上。然而这如眉月的桥在哪里呢?石灰桥也是石拱桥,和百米以外的通济桥一样的古远,它连着的是府前街和老宅,连着河姆渡和稻田阡陌。如今在石灰桥遗址上的是一座念慈桥,比老桥宽阔了许多,可走汽车,由姚籍香港实业家捐建,虽无雅意但连着桥的是新建的滨江公园,花窗灰墙,长亭短廊逶迤在姚江边上,兴许,还牵系着“春风十里我爱你”的丽人。
好在北宋建的通济桥还雄峻古雅,一头联着烽烟流莺的舜江楼,舜江楼又连着朱栏曲水的阳明古镇,遥想杏花细雨下的龙泉山阳明书院走出阳明先生,登上舜江楼极目云天,坐上乌篷船潇洒于云水间。
那也是有春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