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地活在当下

2023-02-27    作者:沈 栖

日本精神科医生和田秀树去年3月出版的《80岁的墙》,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日本今年最畅销的书籍。它在“人生百岁”的时代背景下,向80岁高龄的老人讲述,如何才能健康地活到100岁。

时下,日本人的“平均健康寿命”(身心独立、保持健康的年龄)男性为72.68岁,女性为75.38岁;而“平均寿命”男性为81.64岁,女性为87.74岁。两者相较,男性约有9年、女性约有12年是“需要他人护理的时间”。怎样才能尽量缩短这段时间、放缓衰朽的进程?和田在书中总结了44句话的秘诀,其中第37条为“悠闲地活在当下”。

和田提倡把80岁以上的“高龄者”称为“幸龄者”。如果说前者仅是年岁的标示,那么,后者更多的是彰显出一种精神的元素。“悠闲地活在当下”无疑是“幸龄者”的题中之义。

人类生活处于一种时间的结构。每个人都是在时间的三个维度中度过的,除了难以释怀的“过去”和翘首展望的“未来”,便是实实在在的“当下”。在大多数的时候,人们的过度思考大体上围绕两件事:反刍过去和焦虑未来,就是少有集中于当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从而阻碍自己摆脱内心的痛苦。你感到沮丧,是因为你活在过去;你感到担忧和焦虑,是因为你活在未来。但是,当你感到满足、开心与平和时,你才是活在当下。

事实上,过去已经无法改变,未来尚未到来,两者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过度思考这些,纯属徒劳。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诚如埃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一书中所说:“当下才是最珍贵的东西,你越是关注过去和未来,你就会越多地错过当下。”倘若一个人因过去的缘由而痛苦,又把痛苦引入当下且延伸到未来,这便为催生人生绝望提供了温床。

活在当下,当然不是也不可能“重走人生路”。完全由自己支配的养老休闲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调整和适可而止的弥补,却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唯有如此,才能在当下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学者钱理群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实绩斐然,但他没有沉醉于过去,对未来的关注度也远逊于当下。他在患癌的逆境中孜孜以求当下,晚年住进养老院后,注重拓展“养老学”的新领域,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养老学研究笔记”。在疫情期间,钱理群发现了老年人“当下生活”的要义——退休后是一个“充实精神家园,丰富内心生活,追求生命意义,提升人生境界,践行人生智慧,达到自我完善”的大好时机,是自我生命的最佳阶段。

村上春树说得好:“生活,无论发生的,未发生的,好的,坏的,都自有安排。无论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走到哪一步,都该是恰到好处,一切都刚刚好。因为过去的回不来,未来的未来到,只有脚下的那一步,才是最真实的”。人生的精彩纷呈时刻,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从当下这一刻开始,也许是亟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