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打开,学生们鱼贯而出,清朗的欢声笑语盖过了马路上的喧嚣。我挤在家长群里翘首张望,一班又一班,一群又一群,终于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机灵的小眼晴正盯着校门口。我向他伸出手,他拒绝了。我指着复兴中路的一个门牌对他说,约个地方,免得人多找不着。他不理我,拖着书包小车径自向前走。碰到马路牙子,他用力一拉,小轮子就爬上了台阶。下楼梯时,他一步一咯噔,书包一点一点向下滑。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只好委委屈屈地跟着。
怎么换了一个学校就变了呢?在建襄小学那会,放学是一个班一个班放的。说完“老师再见”,小学生们散去,到操场边找家长。孙子人小,把手举得高高的,喊着“爷爷”向我奔来。我接过他的书包放在自行车前面,他吃着我准备的小点心,祖孙俩一起回家,那种感觉真甜美。
地铁站快到了,我小步慢跑,想赶到他前面,提前打开手机核酸码。他拿出一个证件一晃,就进去了。还告诉我,中学生免检,不扫码。正在担心十几斤重的书包小车怎么进地铁,只见他让过下车人流的一瞬间,提起小车跨过空当进了车厢。还学着小年轻的模样,手插在裤袋里,脸上充满了自信和快乐。相形之下,我动作迟缓,一上车就想找座位。
过去,总盼望孙子早点长大。如今他长大了,不再让我牵他的手,竟有点失落。
记得宛南幼儿园放学时,老师叫一个名字,教室里就出来一个小朋友。小胖手紧攥大人的食指,一脚深一脚浅,一步一步向前走。儿子小时候也是这样,一路上总是牵着我的手。我在南京上小学时,没有大人接送。雨雪天也要撑着笨重的油布伞,自己过马路,走回家吃中饭。
记忆中,放学是小孩子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打打闹闹,走走玩玩,地上的蚁穴、树上的鸟巢,天天都要去看一看。周末放学早,相约着爬玄武湖的城墙,肚子饿了才想起回家,会挨一顿骂……
一阵秋风吹乱了我的心绪。匆忙下班的人流提醒我,今天是周五,5点钟,孙老师要上门给孙子上篆刻课,不由得加快了步子。
也许,怀旧和困惑都是老年人常见的心态之一。逝去的岁月和往事,总是在不经意间,被一点一点寻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