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睡枕

2022-03-22    作者:肖振华


  先睡心,后睡眼,但对于日落而息的正常睡眠者而言 ,很多人不是睡心,是睡“天”,是气温影响到睡眠。富贵人家“罗衾不耐五更寒”,有点凉气就会扰动清梦,睡不安稳;托钵乞食者没这么娇弱,但也经受不住寒冬,风餐露宿,这才有“路有冻死骨”的悲惨世界。寒则如刀热如炙。在我的记忆中,冷倒不可怕,有棉花被、汤婆子,真正妨碍睡眠的,还是在于热。

  小时候的大热天,夜晚暑气不消,只能把铺板搁在弄堂里,依靠奶奶摇动的蒲扇,降温敛汗,艰难入梦。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仍是在露台上放三四个方凳,睡下了还不时会被热醒,身上黏黏糊糊,凳上一摊汗水。后来有了华生电扇 ,再后来有了华宝空调,才算彻底终结了难熬的暑夜。这样不冷不热、不愠不火,正是佳眠不知曙的时光,但不知为什么,睡眠的夜航船却又驶向了“睡心”这一边。

  周围不少朋友在说,现在能睡上一个好觉,好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了。一个最新的数据是 ,当下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达40%。夜晚睡不好带来的问题,绝不止是白天疲倦无力 ,还可能是非常可怕的各种智力低下 、心理障碍、性格缺陷、生理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但专家的这番告诫又引发了一个巨大的悖论 ,你愈是认识到失眠的危害 ,愈是对失眠惶恐不安;愈是心有余悸,愈是难以入眠。

  睡心,就是摈弃掉杂念,安顿好心绪。“食饱年来幸有秋,倒床清梦百无忧”,苏辙的餍足是睡心,“一樽酌罢玻璃酒,高枕窗边听雨眠”,陆游的恬淡是睡心。在当代作家中,王蒙自称“挺能睡,挺会睡”,但更有善睡的人,王蒙说刘震云比他高级:刘震云的睡眠可以是为所欲为 ,他无论去哪里,天黑就睡,天亮即起,都不知道什么叫“时差”。这样的睡心,真不知是有强大的基因,还是归结于他们内心的宽广。

  河北邯郸吕祖祠内,有一尊用大青石雕刻的卢生睡像,头西脚东,枕着青瓷枕,侧身而卧,睡意正酣。唐代《枕中记》载:寒门书生卢生赴京赶考,功名不就,归途中遇见道士吕翁,吕翁拿出一个青瓷枕,卢生倚枕而卧,梦中他娶妻生子,出将入相,极尽崇盛赫奕,高寿八十而终。梦惊醒时,一切如故,店主人蒸的黄粱米饭还没熟。清朝人陈璜来祠堂时一贫如洗,他在这里题了一首诗:“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向先生借枕头。”那年我来到卢生殿前时候,正是一段失眠得厉害的日子,痛苦不堪,大有求神拜佛的虔诚心 ,欲向道士借个枕头,但不是要梦见山珍海味、拜将封侯,只是要黄粱梦的那种秒睡形态:沾枕即着,酣然入梦。

  有医生指点说,很多人的失眠其实只是睡眠障碍 ,就像吃饭也会有吃饭障碍一样,可能咬着舌头了,也可能嘴里有溃疡了,又可能之前吃得太饱了,到吃饭时就不想再吃,这都算作吃饭障碍,并不是“失食”。你可以承认你的睡眠出现了障碍,自我调节克服一下,这个障碍也就跨过去了。心理的疏导治疗,是让睡眠回归到生命基础功能的一条捷径。

  “无忧才是入睡方”,这是古人对于睡心的诠释。用豁达的气度和宽大的胸怀包容万物、包容自己,不因一时的得失成败而烦恼纠结。枕边吹散愁多少。一觉醒来,不知东方之既白。有时想起卢生殿里启功书写的那副对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诵读再三,觉得这是值得拥有的、头颈下最好的青瓷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