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坐阖家乐

2021-12-25    作者:吴营洲


  我们姐弟五个不是一起长大的。彼此间的敬重是有的 ,有多亲近就谈不上了。过年过节,姐弟几个还是会不约而同地回家团聚。毕竟是一家人,毕竟那时,父母都在。

  在家团聚,无非是吃好的喝好的。酒足饭饱,就坐在一起闲聊。保留节目是讲笑话。不知讲了多少遍的笑话,每次都会重复讲,每次都照旧笑。

  我姐我哥是在大姨家长大的。大姨他们村叫彭家庄。挨着彭家庄西边的一个村,叫楼下,当年是公社所在地,家兄就在楼下读高中。他参加工作后,去的是县医院手术室。下面两个笑话是家兄经常讲的。

  楼下有个人,去石家庄看病,看完病,医生说:“你去楼下缴费吧。”这人疑疑惑惑地问:“我在你这儿看病,怎么让我去楼下缴费啊?”医生不耐烦地说:“你不去楼下缴去哪儿缴啊?”这人没敢再问,坐长途汽车回了楼下。其实,医生说的楼下,是位于诊室楼下的缴费处。

  说完,大家都笑。

  还有个笑话,有个农民感冒了,去医院看病。医生开了瓶咳嗽糖浆。患者取完药,问医生:“这药怎么喝啊?”医生不耐烦地说:“喝一道。”医生的意思,药瓶上有一道一道的刻度,每次喝一道。患者依旧疑惑,但是,看医生那态度,便不敢再问。回家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喝,喝了一道!大家又都笑。

  妹妹曾经在五金公司管仓库。她说,有一年他们单位发带鱼,每个职工一份,一堆一堆摆在仓库里。有个人一会儿过去闻闻,说:“真难闻!”一会儿又过去闻闻,说:“真难闻!”

  弟弟曾在北京当兵。他说,他和一个战友去郊县玩,路过一家砖厂,他战友便和砖厂的人搭讪,撇着京腔问:“你们砖厂也是烧砟子?”战友是农村兵,说的是家乡土话,人家听不懂。问了两遍。弟弟拨拉了战友一下,说:“你少转(拽)!”然后问砖厂的人:“你们砖厂也是烧煤?”“砟子”是土语,指煤。

  提到撇京腔,话题便转到姐夫身上。姐夫也是从村里出来的,也在北京当兵,后来提了干,后来转业到了省政协。我姐说,一次,他们夫妻俩上街,看到一个卖葡萄的,我姐夫想买一串,对卖葡萄的说:“我买一嘟噜。”人家听不懂;姐夫又说:“我买一提溜。”人家还是听不懂;又说:“我买一骨爪。”人家还是听不懂;再说:“我买一撮把。”卖葡萄的越听越懵圈。“嘟噜”“提溜”“骨爪”“撮把”,都是他的家乡土话,“一串”的意思。有时候,我们借此调侃他,“一嘟噜”“一提溜”“一骨爪”“一撮把”,他也不恼。

  不幸的是,2019年7月,姐夫病故了,享年六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