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公变山

2021-07-24    作者:俞富章


  梅公,是我认识两年的一位朋友。因为对他的敬佩,称他梅公。

  梅公今年68岁,退休前是一位建筑行业的老板,专门筑路。梅公是浙江台州三门人,其父是石匠。梅公和他的几个兄弟,很早就跟着父亲在采石场做工。浦东新区开放后,1981年,梅公与兄弟几个来到浦东参与开发建设。早些年,他已落户浦东,成为新上海人。如今,儿女及孙辈均在上海工作或就学。2008年,三门县政府希望梅公回家乡参与海塘建设。他二话不说,带着资金和回报家乡的一腔热情,投身海塘筑堤工程。

  八年前,梅公退休了。退休后,他没有留在上海含饴弄孙,而是在三门老家承包了一座荒山。他说,愚公移山,我梅公要让这座荒山变美,变热闹。四年间,梅公投入了一千多万资金和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真的将一座山改变了模样。山上的橘林郁郁葱葱,每到秋季,树上挂满“赛黄岩蜜橘”,吃一口,从舌尖甜到心头。山间还修了步道,建了漂亮的农舍。三年前,村里建设“美丽乡村”,村干部找到梅公,希望他提前归还承包的山地,村里规划,要把这块山地作为乡村旅游的景点。梅公又是二话不说,搬出了那座山,且分文不取。他说,山地能作为景点,正是我的梦想呀。我花钱未必办得成,如今村里要做,我何乐不为呢。

  四年前,梅公又找到一块山地,再度开启“变山”工程——开垦梯田,开挖河塘,筑路挖井,建房修坝,种菜养鸡……

  记得那天,我们去拜访梅公,他正在挖一条雨水沟,满身泥土浑身汗。那样子,比农民还要农民!他说,要改变一座山,有太多的活要干。我喜欢干活,不停地干活,才感觉活得有价值。有时汗太多,衣服太脏,他不得不一天换三次衣服。天天干活,山地天天有改变,梅公天天有成就感。他精神抖擞,眼睛里充满憧憬,脸上洋溢着知足与快乐。

  那时,梅公新的山居已初具雏形。一排平房依山而筑,山坡上茂林修竹,山脚下甘蔗成林,山洼挖出了一个大水库 ,水库的堤坝由石头垒成,坚如城墙。水库一侧是一块整理好的农田,种着各种时令蔬菜,其中一片是山芋,一片是毛豆,一群鸡正在水库边自由自在地觅食……

  梅公把我们请进屋。他一边倒水一边说,这水是他挖的120米深井里的水,专门做过检测,含有很多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比山溪水还好!一会儿,他砍来甘蔗;一会儿,他拿出山芋干;一会儿,又拿出橘子。他说,这些都是他在这片山地里种出来的。他还告诉我们,水库里养着胖头鱼,过年时节,可以捕来吃了。我被梅公的热情感染,沉浸在他的快乐与成就感之中。

  我问梅公,变好这座山之后,有什么打算。梅公说:“像前面那座山一样,变好了,就让村里拿去,给村里经营,为村民造福。”“你不要回报?”我又问。“我变山,原本不是为自己,而是让变得美丽动人的山,成为人们愿意来看看的山!美丽的山是公众的,是应该共享的。村里将我变好的山拿回去,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就是我要的回报。”

  梅公的话让我感动,崇敬之意,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