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今中年以上的人来说,这一段故事我们是记忆犹新的。
20年前,曾有过一场网络生存大赛,让参赛者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分别进入相对封闭的空间,依靠一台电脑,从网上购得食品和日用品,以维持72小时的生存。生存首要是觅食,有人幸运地找到了永和豆浆网站,报上姓名、填好菜单、确认再确认,过了40分钟,终于送来了饭团、葱油饼和豆浆。有人却一直在windows95折腾,28小时没能在网上找到吃的,只能失败退场。当时有记者将此称为《鲁滨逊漂流记》的“网络版”,不同的是,鲁滨逊希望在口袋里翻出几粒小麦,而当代鲁滨逊们则把希望寄托在一台电脑上,即便电脑多么现代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挨饿。
风水轮流转。如果今天再来一场类似大赛,带有挑战意味的,当属“无网络生存”了。且不说前一时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封城、封路、封门,把宅家生活变为日常,网络生存已是常态;现实是在此之前,淘宝、京东、支付宝、微信等等,已经把衣食住行、学习玩乐尽揽囊中,传统互联网早升级为移动互联网,一部手机走天下,当然也可一部手机宅家中。
宅家的日子,时间变得格外漫长。温饱之后,心事蹉跎,我们不能运筹决胜,但可以做到闲坐帷幄之中,查询千里之外。面对“错落有致”的媒体生态,除了大报大台,也有小号小编,看社论也看日记,尽享传播度层次感。我曾写过一文说,“看朋友圈,等于不花钱订阅了报刊文摘、参考消息,而且时刻在更新,每天都摞叠了一大堆,永远别指望会翻到最后一页”,但现在有的是时间,不时拿起手机刷屏,唯恐遗漏一条,显示的“屏幕使用时间”,每周层层递进,最高的一周,日均拿起次数达峰值近百次。
如今疫情好转,虽然已经复工,但仍属非常时期,线上办公的大有人在,公共场所还未完全开放,微信运动记录里,很多人还停留百步之内。朋友柏君,是一旅游达人,北欧极光、南亚寺庙、查赫巴格街的三十三孔桥、米尔福德峡湾游轮……不时放在他的九宫格上,流动的画面如今戛然而止;但九宫格没有留白,他晒上了面包、蛋糕、饺子、生煎、比萨、发糕、馒头、油条……有人说他跟面粉干上了,他调侃道,以前的算是“秀色”,现在的正是“可餐”,各得其所。
和20年前凄然的网络生存不同,今天即便老年一族,宅家生活也是五彩纷呈,除了油盐酱醋茶,还有很多新玩法,试看一些群里的“打卡”:今天在家做什么?有人看爱奇艺的“在家运动会”,全家总动员来一次健身比赛;有人研究分析各种电商 APP,根据其便捷度和性价比作了排列;有人网购最新的任天堂健身环,在客厅对着电视机操作举手投足、深蹲高跳;有人下载了“每日英语听力”,边看奥斯卡边学语言……那天,年近七旬的陆兄在群里发了一条微信,让人眼睛一亮——
“今天上午,妻子叫我一起在小区散步1小时,我问她:‘需要这么长时间?’她说书上看到,尼采每天要散步5个小时呢。妻子步伐挺快,把我甩在后面。突然想起尼采有句名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是的,生活就是舞台,我们可在家中起舞,只要自己跳得开心就行。我宅在家里起舞的基本节目是,看书报,浏览微信,听音乐,写剧本,在手机上炒股……自得其乐。每一个早晨醒来后,我会开心地想到:又一个起舞的日子来到啦!”
我想,多少年之后,陆君的这些文字,肯定会像鲁滨逊在口袋里翻出那几粒小麦,依旧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