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次“记忆体检”
2025-09-25
9月21日是第32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许多社区都借此机会开展了针对这一疾病的早筛早治活动,真是惠民利民的好事情。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几年前参与类似项目的经历,也让我更加庆幸早早认识到了阿尔茨海默病早筛早治的重要性。
当时,我去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就诊时,看到该院老年科正在开展认知功能检查和评估治疗专项课题研究,由该院著名老年病专家郭起浩教授牵头,并招募受试者。我那时已年过七十,感觉自己的记忆力下降比较明显,特别是短期记忆。比如有时遇到之前打过招呼的邻居,再见面时却忘了对方姓什么,实在有点尴尬;有时也会忘记东西放在哪里。综合这些情况,觉得有必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认知状态,于是当场就报了名。
测试的流程很清晰。先是抽血、验尿,完成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然后由专业医师一对一进行多种类型的主观、客观测试,包括问答、手写、连线操作等,医务人员会现场记录并打分。测试还考虑到了参检人员的文化差异,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设有不同的评分标准。
我至今还记得一些题目,比如医生会问:“今天是星期几?”“我们在什么地方、几楼?”然后念一小段含有具体数字、信息的地址,聊几句别的内容后,再回过头来问:“刚才的地址还记得吗?”以此测试短期记忆。还有一些图片题,例如一张图片上有六个完全没有关连的物品,让看十秒钟,过一会儿问还记得图上的什么物品;另外也有简单的数学题、画图连线题,考察受试者的反应速度和专注力。反正花样繁多,我现在也记不太清楚了。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感觉既像是一次智商测试,又像在做脑筋急转弯,挺有趣,也挺有挑战的。测试结束后,各项分数逐一出来,谢天谢地,我顺利通过,认知减退还在可控范围内。
之后,课题组又为我预约安排了脑核磁共振检查,以观察是否有与认知障碍相关的神经病理改变,比如老年脑改变、脑白质病变或海马体萎缩等。必要时,还会进一步做脑部PET-CT检查,以更准确判定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组织病理的关联。不久前,我又去做了复查,各项指标都不错。
我想把医生当时对我说的话分享给更多老年朋友:人到老年,要早检查、早预防,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心中有数;平时要勤用脑,防止脑功能退化;即便查出有认知障碍,也不必焦虑,关键是要抓紧早期干预和治疗。
陈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