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间的“宠物经”

2025-08-21   

  我所居住的这栋楼里,十二户人家中有三户养狗,占比四分之一。通过这些养狗的家庭,我近距离观察到了不同的养宠方式,也深切体会到“文明养宠”对邻里和谐的重要性。

  六楼住着一对生活优渥的老夫妇,女儿远在国外成家。他们养了一只雪白的贵宾犬,是老太太的宝贝宠物。一次,我与抱着狗的老太太前后脚上楼。我刚打开家门,那只小白狗竟从老太太怀里一跃,抢先溜进了我家,毫不客气地在屋里踱步“巡视”。偏偏我是个怕猫狗的人,惊得连连后退到门外,老太太不住打招呼说“抱歉”。这意外的小插曲,虽令人莞尔,却也凸显了宠物看管需时刻留心的必要性。

  二楼门对门的两家也都养狗。母女相伴的那户阿姨,为人和善,知道我怕狗后,每次见我上下楼经过她家门口,都会主动将那只活泼的小博美抱进屋里。即便如此,隔着门仍能听到小狗兴奋的吠叫声。说来有趣,恰恰是这只爱叫的小家伙,无形中拉近了我和阿姨的距离。

  对门的三口之家养了只体型较大的牧羊犬,性格却出奇的温和,几乎从未听过它叫。楼道相遇时,主人看到我踟蹰害怕的样子,只需轻声发个口令,狗狗便立刻低头静立一旁,主动让路。这份温顺与服从,让我渐渐对它产生了好感。更让我钦佩的是:每天早晚,主人牵着它,静静地在小区偏僻靠围墙的小径上漫步,从不让它撒野乱跑。这份“文明遛狗”的自律,也让我对这对中年夫妇心生敬意。

  我们楼里的这三户邻居,养宠文明意识都很强。近二十年来,从未因养狗而引发邻里矛盾,这份和谐来之不易。

  由此想到,小区里的流浪猫数量渐增,一群爱猫人士坚持在固定时间和地点投喂。爱心固然值得肯定,但投喂方式值得商榷。有人购买专用猫粮,这相对卫生;但不少老人用剩菜剩饭投喂,这些熟食极易招引蚊蝇、老鼠,影响环境卫生,引发小区居民的不满,也大大增加了保洁人员的负担。关爱流浪动物的同时,也必须考虑社区环境的卫生整洁,科学、卫生的投喂方式才是可持续的。

  养宠物现象日益普遍,背后是社会安定、生活宽裕的体现。人们养宠动机各异,有人寻求精神寄托,有人因孩子喜爱。过去,狗看家护院,猫捕鼠除害。如今,它们更多成为了人类的伙伴。情况的转变,意味着人们责任的更新。文明养宠,是尊重他人权利的基本准则,也是构建人宠和谐、社区安宁的基石,将这份责任落到实处,人与宠物才能真正共享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文明养宠,人人有责。 鲍  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