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意见簿”

2025-08-14   

081411.jpg

081410.jpg

 

  近日,旅居外地一养老社区,就餐时我瞥见餐厅柱子上挂着一本意见簿。“意见簿”兴盛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沟通的桥梁、倾听民声的通道。不知从何时起,它渐渐销声匿迹。在我看来,取而代之的联系电话等,不见得比它更先进、更有用。

  相信大家都遭遇过拨打“联系电话”的尴尬:铃声持续良久,却只等来“无人接听”。或是操作起来令人晕头转向:××请按1;××请按2……几番辗转后,提示音响起:“对不起,重听请按1,人工接听请按2”。即便选了后者,紧接着便是“坐席正忙,等待时间较长”的冰冷歉意。最终等到的,却常常是“时间超时,请再重拨”——这不白忙活一场吗?电话联络方式反倒不如摆在眼前、实实在在的“意见簿”管用。

  餐饮管家告诉我,来这里就餐的多是长者,很多人不习惯用电子产品,更喜欢用纸笔表达。为此餐厅最终设置了“意见簿”。起初我有点怀疑这只是个摆设,但翻开一看,本子上确实有不少顾客留言:“菜品品种少,尤其早餐;中午吃饭人多,排队时间长,打菜(速度)慢……”

  我心直口快地问工作人员:“这些意见你们真的会看吗?我也想提一个,比如明明有面食窗口,面食却很少见。”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地回应道:“会看的。明天早餐开始我们就多供应面食,其他方面也会努力改进。”

  第二天再到餐厅,果然看到增加了一位专门做面食的师傅。看来,这家餐厅接纳民意的意见簿设得确实好,是真正落在实处的。

  侯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