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需懂得“疫苗护体”经济账

2025-05-06    作者:何清艳

  医防结合,预防为主,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路径,预防接种则是具体措施之一。今年4月25日全国预防接种日就以“打疫苗,防疾病,保健康”为主题,而4月24日至4月30日还是世界免疫周。

  疫苗不是小孩的专利,对于成年人来说同样重要。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尹遵栋研究员介绍:“对于全人群来讲,疫苗都是从控制到消除乃至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如天花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消除、乙肝病毒携带率的大幅降低,疫苗的广泛接种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于成年人、中老年人来讲,流感、肺炎球菌和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可以大幅降低发病风险,接种疫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应该被大力科普和倡导。”

  以带状疱疹为例,这是可以接种疫苗来特异性预防的,但仍有很多中老年人认知不足,重视不够,使得他们经受了本可以避免的痛苦。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疼痛科主任郑拥军介绍道:“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非常顽固、严重和持久,其疼痛可持续十年以上,部分病例甚至长达20至25年。当疱疹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如眼部或面部)时,可以说将疼痛的冠军和亚军组合在一起了,达到疼痛的巅峰。患者常出现以头撞墙等极端行为,痛不欲生。”他还说了一个印象深刻的病例:家属用轮椅将90岁的老妪推入诊室时,老人突然从轮椅上蹦下来,满地打滚,痛苦不堪。家属说她每天都是这样剧烈的疼痛。

  中老年人多病共存现象普遍,据推算我国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这些人要懂得用“疫苗护体”是一笔划算的经济账。慢性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处于降低状态以及伴随炎症反应等,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风险会有所增加。对他们来说,接种疫苗能够降低多病共存的风险,甚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如北京市的数据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预防某些病毒感染可以帮助延缓认知能力下降。

  社区是健康管理的“第一防线”,也是预防先行理念落地的“第一阵地”,在成人疫苗接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国预防接种日举办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活动中,推出了“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通过征集各地优秀社区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公布了成人预防“保典”,包含成人预防接种时程表建议和社区预防接种十问十答,为成人预防接种提供实用指导。

  浦东新区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成人疫苗接种服务方面开展了创新实践,该中心副主任潘培英介绍,全科医生根据居民的实际情况,提出接种建议,开具疫苗处方,在治病的同时防病。此外,接种门诊每周一至周六均提供接种服务,确保居民“最多跑一次”,并结合妇女节、父亲节、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等开设成人疫苗接种专场,目的就是保证居民“疫苗护体”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