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叔们不爱动?非也!

2020-09-09   

       本期话题“社区活动为何多见‘娘子军’?”,读者来信踊跃,我们发现随着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大家对于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有读者剖析了爷叔们不愿参与社区活动的内、外因,还有读者“现身说法”地鼓励大家摒弃固有观念,乐于做“洪常青”。不少读者指出组织者在推动鼓励老年男士参与社区活动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社区活动策划者在项目设计上问计于民,按需设置,让更多老爷叔融入到社区活动中去。也有读者提议家人多鼓励爷叔们勇于尝试,迈出家门,融入社区大家庭。通过个人和社区的合力,帮助老人们扩大他们的交友圈子,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多彩的晚年。 编 者 





大家叫我“洪常青”

       我是我们居委合唱队唯一的男生,兼任指挥、放歌助理,一干就是多年,大家戏称我“洪常青”。

       女性天性细腻、合群,乐于参与社区活动,因此活动队伍多见“娘子军”。而男人专注养家糊口已成习惯,老来愿挑家务重担买汏烧,支持老伴去参加活动。 张富祥  



参加社区活动有益身心

       我是一名年逾九旬的退休教工,自十年前迁入如今所住的社区后,我便加入了读报组,另外每天1小时的晨练(打太极拳等)。通过活动我愉悦了身心,增长了知识,因此我一直坚持参加。

       我认为,由于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不同,太极拳、乒乓球和下棋等多受男士喜欢,而腰鼓队、戏曲组和编结组等则更受女士青睐。为此,组织者需了解两者的需求,加以引导,各得其所。 李福康 



       我对还未加入社区活动的爷叔们的建议是:退休后的生活可以是多样化、丰富的,应改变固有的观念和羞涩的性格,敢于尝试,迈出亲近社区大家庭的第一步,帮助自己摆脱孤僻的心境,让心情被融融暖意包围。 邵家全 



组织者应为男士量身定制活动

        一些社区活动的内容设置客观上影响了男士参加的积极性,当然也有男同志把社区活动看成婆婆妈妈的专利,不愿意参与其中的主观因素。

       要改变这一状况,除了大力宣传社区活动的重要性,组织者需要加强组织引导,为男士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形式和活动内容,让他们收获荣誉感和获得感,提高男士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陈绍谟 



       我认为要争取爷叔参加集体活动,需要组织者下功夫,花心思,了解他们的需求,各方合作,广泛宣传,才能让更多的爷叔融入社区的各项集体活动之中,营造文明祥和、团结友好的社区环境。

       比如,我所在街道主办的“老年论坛”,在街道领导关心和各方支持下,论坛每周活动一次,大家一起就国事、家事、社区事交流意见,为社区事务出谋划策,传播正能量,受到大家的欢迎,称之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家园。参加论坛的成员不断增加,爷叔占70%以上。

       再如,不少老年人喜欢下象棋,街道便每年举办老年人象棋赛,近百人参“战”,切磋棋艺,场面壮观,其中多数是爷叔。  吴殿玉


       在我居住的小区里,老年朋友在家门口休闲和健身中,确实是“阴盛阳衰”,许多活动场所以女性为主,大老爷们成了陪衬,如同“百花丛中一抹红”。

        难道退休老头都不愿意动起来?非也。以本人为例,我爱下象棋,但不知找谁下一盘,只能在电脑上过把瘾。邻居老王,退休已有年头,吹拉弹唱有一手,但无缘在小区找知音,只能闷在家中自娱自乐。朋友老苏钟情于骑行出游,苦于找不到搭档,只能单枪匹马行在乡间……

       我以为,在家门口的天地里,女性善于交际的优势凸显,因此,在社区的各个活动领域成为生力军。而要让一些严肃的爷叔们主动与人打成一片,似乎有点难度,需要有人“牵线搭桥”,这就需要组织者对社区里老年男士的兴趣爱好开展摸底工作,归类、细分。这样大伙就有机会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让更多的爷叔走出家门,共享多彩的晚年生活。 李小龙 


       社区活动为何多见娘子军,少见老爸叔的身影?据我观察这与社区活动的项目设置有很大关系。

       比如我老伴,他喜欢下围棋、烹饪,更喜欢空闲时间与几位老球友一起打台球。我们社区开展的活动中,有歌舞、戏曲清唱、读书讲座和健身课目等,欠缺极具男士特点的活动。

       一言以概之,社区活动要多多吸引老爷叔,多多亲近老爷叔,还需在活动项目设计上问计于民,按需设置,让更多老爷叔融入到社区活动中去。当然,家里老伴动员也是一个不错的助力。 陆丽芳 


        限于篇幅,来电来稿不能一一刊登,感谢所有参与活动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