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甩老族”频现,伤害的除了老人还有养老院

把爸妈送进养老院后玩失踪

2016-05-28   

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支付一段时间的费用之后,就不管不问了,这样的子女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甩老族”。养老机构又不能把老人赶出去,只能贴钱照顾。

各地“甩老族”频现


养老院原本是让老人安享晚年的地方,然而一些不孝顺的子女却将养老院当作遗弃老人、甩掉包袱的场所。
据媒体报道,2014年,失去自理能力的南京市民陈阿姨,被大儿子送到了南京一家养老护理院,一直以来都是由大儿子负责照顾,并支付费用。
去年,大儿子因病去世,照顾老人的责任就落到了小儿子的身上,然而小儿子来过几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老人欠下了近两万元的费用,当护理院想联系老人小儿子时发现,他不仅更换了联系方式,而且之前的住房也已经无人居住。
无独有偶,88岁的张阿姨在乌鲁木齐爱民老年公寓已经住了十多年,她已经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除了每月将费用打过来,儿女很少来看望她。
多年来,逢年过节老人都不回家跟儿女住,她说:“这里比家里好,关心她的人很多。”
这些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后,不管不问的子女被称为“甩老族”,在各地养老院这样的子女并不少。

“探望次数承诺”落空


郑州西三环一家养老院负责人郭先生说,一般养老院接收老人时,会跟老人子女签订一个协议,拖欠费用不准超过半年,但是遇到“甩老”的情况,这种协议却毫无作用。
“按照协议,拖欠半年的费用,我们就可以不管老人了,但是我们真的能让老人露宿街头吗?”郭先生说。
一些养老院为了不让“甩老族”钻空子,会更加重视对老人家庭条件的调查,根据老人家庭情况,判断出儿女送老人进养老院的目的到底是为自己 “摆脱累赘”,还是为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
还有一些养老院为防止子女 “甩老”,在签订协议时,规定了子女定期探望老人的次数,如果做不到,老人便不能入住。
但在现实中,即使这些承诺被写进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也会变成空头支票。
说法——

老人财产托管制度能否解决“甩老”难题?


今年1月,因为四川南充一位老人的三个儿子拒绝赡养老人,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后一直不管不问,并且拖欠费用,当地法院判处三兄弟犯遗弃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不过在河南春屹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文涛看来,对于大多数“甩老”事件,用遗弃罪追责可能并不适用。因为遗弃行为须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因此在发生“甩老”事件后,养老机构只能根据事前签订的协议,通过司法途径起诉老人家属,但问题是,法院找不到人也无法执行,这让养老机构深感维权难。
有专家建议,可以参照国外经验,立法实行老人财产托管制度,让老人入住养老院后,养老机构可申请变更老人的监护权,由社区出面,对老人的财产实行托管,用以支付养老的费用。
黄文涛认为,实行财产托管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例如怎么定位托管的资产与养老院费用的管理 ,如果出现养老院过度使用托管费用怎么办?托管资产过度流失怎么办?“这些都需要制度去规范,但是对于老人的赡养 ,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孝道问题 ,不论老人是在家中,还是被送入养老院,作为子女,都有义务很好地赡养老人。”据河南商报 熊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