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静安宝山路街道深化“政策找人”工作机制 ,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发布日期:2023-08-16字体

为进一步深化“政策找人”工作机制,主动发现“沉默的少数”,静安区宝山路街道用数据精准找人、用政策排忧解难、用行动温暖民心,形成“智慧、精细、温情”的“政策找人新机制”。

“线上+线下”双线救助模式,确保兜准底

线上对接事务中心“随心查”系统,针对性筛选系统中有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申请、换证、补证”“结算服务项目的相关手续(零报、减负)”“失业补助金/申请失业补助医疗补助”“传递《上海市因病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鉴定申请表》”“申请办理城乡居保个人参保登记手续/领取养老金手续申领”等事项记录的居民,发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上海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低收入困难家庭、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等潜在救助对象。

街道499弄社区的吴先生(化名),因意外摔伤造成重度昏迷,长期在医院治疗,费用颇高。5月初,吴先生的残疾证下发后,社区救助顾问随即通知其家属可以至事务中心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吴先生长期昏迷,现搬至护理院居住,自费护理费用较高,因不属于医保范围内,无法开具医疗费用发票,不符合申请低收入或者支出型贫困家庭条件。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引导其至“办不成事窗口”登记相关情况,根据宝山路街道“政策找人”相关流程,“办不成事窗口”线索反映至街道综合帮扶组织。经过领导小组的综合评估,根据吴先生的护理费用,最终为其申请了8000元的帮扶金,用以解决其燃眉之急。

线下,居委社区救助顾问延伸“触角”,通过“静邻帮办”系统实现远程取号、视频咨询,筛选可能需要帮扶的重点居民信息,尽可能发现居民区潜在的隐形困难群众,为“政策找人”提供助力。

街道存仁居委的汤先生(化名),患有白血病无法工作,需要定期住院治疗,家庭缺乏收入来源,因患有大重病,居委会社区救助顾问已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汤父在居委会救助顾问的指导下,通过“静邻帮办”远程连线事务中心,咨询相关的人社政策。在窗口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成功帮助其申领了失业保险金,并认定了低收入困难家庭,对于其自负的住院医疗费用先进行医保综合减负,剩余部分给予医疗救助1万余元。同时,综合窗口人员将这份案例转介至街道社区救助顾问,街道社区救助顾问注意到其发生的4万4千余元的住院自费费用,指导其父亲提交相关材料,申请了综合帮扶组织的5000元补助。后续居委社区救助顾问会及时回访,视其家庭具体情况,为其衔接低保、临补等民政相关政策,帮助渡过眼前的难关。

整合各类救助政策资源,确保兜牢底

街道对下沉的医疗资源、第三方社工团队、社区志愿者、慈善公益组织等社会资源进行摸底分类,形成动态的“资源清单”。聚焦困难群众中的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通过定期入户走访,评估收集服务需求,街道能够及时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难题,提供诸如送医陪诊、健康关爱、精神慰藉、课业辅导等个性化服务。

今年初,止园社区救助顾问在走访慰问中了解到辖区内困境儿童小牟(化名)的父亲牟先生(化名)已刑满释放回归社区,凭着多年社区民政工作经验,她主动找到牟先生了解其目前生活状况,在得知其暂时没有收入来源后,先行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街镇社区救助顾问通过定期筛查事务中心“随心查”系统重点事项比对发现,牟先生同时还符合失业金申领的条件。社区救助顾问随即通知他前来办理相关事项,也解决其医保待遇。同时,牟先生刑满释放后,其女小牟的困境儿童补贴即将停发。针对未成年人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小牟面临毕业,未来可能产生的升学或就业压力,及时转介第三方社会组织,由儿童社工对其加强心理关爱,链接相关就业岗位资源,助力其家庭脱离困境,回归社会。

不断提高全流程式精准救助品质,确保兜好底

宝山路街道定期开展救助顾问培训,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培训、案例讨论等方式,提升社区救助顾问的专业能力及专业素养,培养高质量专业化救助顾问队伍。同时,依托科技赋能,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有效监督,在落实工作实效上下功夫。通过“视频、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救助对象进行后期的沟通慰问、需求汇总,确保救助措施的精准高效。结合“静安区困难家庭精准服务信息平台”“上海社区云”小程序内的数据,实现云端信息融合,精准构筑家庭模型,建立健全基础电子台账,为实施差异化救助服务赋能,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的效率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