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救助站的故事|守住古稀老人回家的最后一次机会
发布日期:2021-02-07 字体

孙老太年逾古稀,在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已经生活了15年,因其年事已高,基本无主述能力,并且有轻微的智力障碍,对于以往的记忆也出现了偏差,更加说不出家庭地址。为了让老人能够享受更加专业的照料服务,二站拟将孙老太转介至养老院安度晚年。但是在转介之前,甄别突击队员们仍不想放弃为她找家的机会,无论如何,再试一次。

自言自语现端倪

在转介养老机构前,孙老太转入二站管理科,为转介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管理科的这段时间,工作人员在日常照料中发现孙老太常常会一个人自言自语,竟时不时会蹦出几个模糊的地名。寻亲甄别青年突击队的成员们一致觉得只要还有希望,就不能轻言放弃。

在第一次谈话中,老人含糊不清的吐露出自己叫刘正云以及“金坛、溧水、岸头乡、三组”等线索,人员第一反应是江苏省溧阳市金坛县,通过全国地名册查找,发现岸头乡是金坛县下辖的一个乡。于是,甄别人员信心大增,第一时间联系金坛县,但被告知岸头乡在历次行政区域合并中,被划分到几个不同的乡镇。难度随之增大,但工作人员没有放弃,一边打电话到各个乡镇核实,一边组织人员继续甄别该受助人员,在甄别过程中,该受助人员又吐露出“湖北、陕西、十堰、安康、竹山县、大庙乡”等相关信息,参加核实的工作人员通过多方努力,但仍没有核实到准确的消息。在甄别陷入瓶颈时,甄别人员想到可以联系金坛救助站寻求帮助。通过联系金坛救助站,对方工作人员告知,该受助人员曾由他们带回甄别,发现该人不是金坛口音,故又送回二站。至此,甄别陷入了僵局。

不懈努力破僵局

金坛未果,工作人员又将“湖北、十堰、竹山县、大庙乡”等线索列上议程,通过层层筛查排摸,竟真查到大庙乡有一个名叫刘正云的人,虽然身份信息已经注销,但这一线索让甄别人员又看到了希望。大家一起讨论身份信息注销的各种可能性,有可能是该人失踪多年,达到法定时间宣告死亡,也有可能是自然死亡,如果是前者,那么甄别成功的希望就更大了。

工作人员查询拨打了二十几通电话,终于拨通了竹山县大庙乡的电话,接话员告知民政办主任正在开会,会后会帮忙核实。等待的时间是如此难熬,工作人员忍不住又拨打了大庙乡政府电话,得知民政办主任已经下乡核查去了,并初步告知我们有“刘正云”这个人。得知这一消息,工作人员兴奋不已,胜利似乎就在眼前,但是等到很晚,也没等来对方的回电,一直抱着手机等电话的工作人员度过了忐忑不安的双休日。

一波三折终成功

星期一上班后,工作人员立即拨打了大庙乡电话,民政办谌主任告知,刘正云已于2012年去世,有相关火化证明,并不是我们要查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工作人员顿时懵了,希望落空,内心五味杂陈。  

此时,工作人员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再一次梳理所有相关线索,大家一致认为她能够说出地址、人名,应该不会全都是巧合,会不会刘正云是她比较熟悉的一个人?工作人员再次打通谌主任的电话,把受助人员照片和相关资料发给他,请他帮忙让村里辨认一下是否有该受助人员。一小时后,谌主任回电,经过村里辨认,该受助人员是竹山县大庙乡四庄坪村村民,并确认了身份证信息,她的丈夫叫朱自富,儿子叫朱小虎,全家都在江苏,并提供了朱小虎的联系电话。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朱小虎,经过沟通,朱小虎确认了该受助人员是其母亲,柳暗花明又一村,竟为她找到了家人,找到了家。

至此,从刘正云到孙老太,从岸头乡到大庙乡,可谓一波三折。从零开始突破到不懈努力帮她找到家人,这在她漫长的人生经历中,也许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却是最为幸福的一刻,这不仅圆了孙老太的团圆梦,也圆了管理科甄别小组暨二站寻亲甄别青年突击队成员们“帮你找到家”的心愿,同时在新年之初吹响了甄别工作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