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普陀区甘泉街道开启新型帮困运作模式
发布日期:2020-11-27 字体

普陀区甘泉路街道慈善超市成立于2005年11月,采用“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新型帮困运作模式,通过慈善捐助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运作,不仅满足了社区特困人员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满足社会热心人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良好心愿,为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渠道。

启动智力脱贫杠杆,大力发展文化扶贫

设立爱心书刊捐赠专柜,为文化贫困地区提供捐赠书刊,更为本社区贫困家庭学生、困难居民提供学习书源。在发动捐赠服务工作前,深入调查有捐赠意愿的单位、家庭,同时对困难家庭需要哪些方面的书刊进行了细核,举办爱心书籍捐赠活动,鼓励更多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多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辅分社、延河中学、甘泉外国语中学等多家单位和个人捐赠了近千册教辅书籍、天文地理史册以及学习用品,使社区困难家庭的中、小学生享受到了免费教育午餐。

挖掘源头活水潜能,引入市场运作机制

加大宣传,增加慈善超市在社会的知晓率,通过甘泉各居民区内的电子屏幕、宣传栏及黑板报,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公开信等现代化信息平台开展宣传,使社会各界的潜力得到有效挖掘,形成良好的慈善氛围。同时,对慈善超市进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通过每月两次的慈善义卖活动,将捐赠物品变成善款,再次用于扶贫帮困。特困群体还可以通过慈善超市的帮困领用券领取发放的帮困物品。

依靠社会力量,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

甘泉路街道始终坚持“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宗旨,聚焦志愿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逐步培育出一支由机关干部、在职党员、社区企事业单位、区域化党建、共建单位、社区居民等各方力量参与的文明实践慈善志愿服务队伍。多年来,无论是慈善义卖,慈善募捐、还是公益活动,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为甘泉慈善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快速发展。

实行信息化管理,形成管理网络

慈善物资的有序流动,市场化机制的有效管理,必须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由原先使用手工记账提升为电脑记账,通过电脑联网,物资的出入库全部反映在电脑上,增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同时慈善超市每月开展捐赠物资大盘点,及时调整货架的临保产品。

慈善超市运行多年以来,我们看到诸多良好变化

和谐社区有了爱心平台。过去全市大规模的捐赠活动每年只组织一两次,现在有了慈善超市、经常性捐赠点的爱心平台,使扶贫帮困工作由政府的事,变成全社会大家的事,由逢年过节才“送温暖、献爱心”,变成“平时恒温,节日加温,四季如春,温情常在”。不仅满足了社区困难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满足社会热心人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良好心愿,为推动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渠道。许多社区单位和居民不仅捐钱捐物,还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慈善活动,形成了“社工带领义工、义工服务群众、群众参加义工”的爱心互动、良性循环服务链。

困难群众切实得到实惠。慈善超市作为一个爱心中转站,最终的得益者是社区内的困难群众。慈善超市开展日常救助,进行实物帮困,改善他们的生活,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如今慈善超市在街道加强社区治理、保障改善民生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困难群众的需求也为慈善超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民生需求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