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四区”驱动,助力长宁升级打造现代民政
发布日期:2020-11-11 字体

长宁区民政局坚持围绕辖区加快建设国际精品城区的奋斗目标,创新提出要打造社会救助改革的先行区、社会福利完善的示范区、社会创新治理的实验区、社会多元共治的活力区的理念,多点发力,整体推动现代民政事业发展升级。

深化精准救助,打造社会救助改革的先行区

瞄准目标群体,扩大救助范围。进一步锁定相对贫困和贫困脆弱性群体,构筑社会救助“四圈”防线,关注各类处于生活窘迫和发展困境的脆弱群体,救助对象从户籍人口逐渐拓展到常住人口,努力消除社会救助的“低保捆绑”和“悬崖效应”。

增强兜底保障,推动改革创新。实施“四医联动”医疗保障,切实应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在物质救助“兜底”同时,改进救助措施设计,强调就业救助优先。

探索需求评估,提升救助水平。从多维贫困的视角对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干预,将教育就业、社会保障、身体健康、社会融入、生活状况以及儿童青少年等维度纳入贫困测量指标,科学区分高度、中度和低度困境,精准识别致贫原因。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探索建立精准救助评估系统,聚焦困境家庭的地域分布,绘制贫困地图与资源地图。对不同救助对象匹配不同的救助资源和救助方式,形成“一户一策”救助方案和赋能方案。

发展救助服务,拓展救助资源。首创“家庭救助顾问”服务模式,以“政府+专业机构”为主体,以“整合+链接+陪伴”为核心,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分层分类按需开展陪伴式救助。在精准评估的基础上,提供“一般预防、支持提升、重点保护”三大类型服务。统筹政府类、社会公益类、企业服务类救助资源,建立救助资源库,形成针对不同类型救助对象的救助项目,构建可持续阶梯形社会救助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志智双扶。深入群众发现“沉默”的困难群体,实施“上游干预”,由救助困难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向重视救助对象治本脱贫与发挥潜能方面转变。推动救助工作重心下移,在邻里守望中形成“自助+互助”救助文化。

探索智慧救助,实现精准帮扶。运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结合“社区云”建设推广,实现社会救助帮困主体、社会救助资源以及困难对象三方的信息互通共享。完善精准帮扶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组织、多层次的信息共建、共享。深化双向互动救助预警与主动发现机制。

聚焦困境儿童,复合关爱到位。聚焦儿童安全、儿童成长、监护落实、心理疏导、抗逆力培育等难题,促进由传统、单一的物质和现金帮扶转向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相组合的复合式帮扶。在加强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定期开展“爱心传递”义务家教、“金秋圆梦”教育帮扶、“艺术护照”文化关怀、“陶教于乐”学习实践等活动。

提升幸福养老,打造社会福利完善的示范区

聚焦顶层设计,优化服务供给。围绕“优质+均衡”,编制区“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推动第四轮“幸福养老”指标体系建设。发布《长宁区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制定《长宁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实施意见》,努力形成东中西均衡布局、保基本与多样化服务并存、民营资本与政府投入互补的均衡发展格局。

聚焦改革攻坚,释放服务动能。推动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模式深度融合,引导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推动医康养护深度融合,鼓励养老院、护理院融合发展。持续打造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护理站和居家养老服务站“三站合一”和“康养驿站”服务模式,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和家庭病床“两床”合一。

聚焦示范引领,探索标准落地。开展最大规模认知症筛查,率先探索认知障碍照护和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标准,建立认知障碍专业培训体系和全链条服务模式,2020年6月在全市率先发布《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照护规范》。

聚焦信息赋能,促进产业发展。建设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创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区,打造多功能智能养老顾问。持续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广“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支持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探索大城治理,打造创新社区治理的实验区

社区分类治理更精细。聚焦售后公房、普通商品房、涉外商品房、老洋房、动迁安置房五类居民小区,深入推进社区分类治理。牵头开展社区提案、社工成长、社会组织赋能、美好社区和能人提升“五大计划”,全方位打造社区治理的“长宁样本”。

社工队伍建设更专业。搭建社区工作者培训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社区治理支持中心,采取“一名社会组织社工+一名居民区社工,一名居民区书记导师+一名社会组织负责人导师,一名社区治理能人+一名居民区志愿者骨干”的“2+2+2”结对模式,促进“三社”融合发展。

自治共治显活力。探索建立社区提案机制,建立提案提出、审议、形成、落实、评估于一体的闭合运行链,抓好“区级-街镇-居民区-小区”四级社区提案平台构建。

便民手段再升级。深化居委会标准化建设,巩固优化“一网通办”成果,做好“社区云”试点,开发建设社区事务受理管理和服务延伸平台,提高服务便捷度。

发展社会组织,打造社会多元共治的活力区

提升社会组织质量水平。加强党建引领,出台《关于开展长宁区社会组织党建“三同步”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挥区、街两级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和社会组织专项扶持资金的作用,加大培育发展工作力度,新增12项特色便民服务。

发挥社会组织功能作用。完善社会组织供需对接机制,开展专场招聘、创业赛等主题活动。举办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签约近百个社区治理项目和小微项目。

激发社会组织内生动力。丰富“公益伙伴月”品牌活动内涵,深入推进“公益四进”。积极创建公益基地,发布公益岗位,倡导志愿服务。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社会组织规范运转。优化登记管理环境,推进社会组织年检和规范化评估,有效加强社会组织预警监管和监督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