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快乐星球” 火了!4年公益长跑,究竟改变了什么?
(2025-10-24 )
在松江区中山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有一个困境儿童家门口的“快乐星球”——这便是已走过四载的“爱暖童心”公益项目(以下简称“爱暖童心”)。它融合科技、艺术、心理与家庭支持,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温暖天地。
这场以“平等融入”为主题的四年公益长跑,如何悄然改变了孩子们的成长轨迹?又怎样描绘出社区更温暖的图景?
从“贴标签”到“撕标签”
“我们不能给孩子贴标签。”这是爱暖童心的初心。
2022年,中山街道在走访摸排中发现,困境儿童因家庭经济拮据或功能缺失,普遍存在社交退缩、情绪压抑等问题。传统救助模式多聚焦于物质层面的帮扶,却忽略了孩子们内心“被看见”的渴望。为此,爱暖童心决定走出一条差异化路径: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真诚的“邀请”——邀请这些孩子像普通孩子一样,体验“成长的多元可能”。
四年来,项目以“疗愈+成长”为双主线,编织出立体的支持网络。戏剧疗愈通过戏剧游戏、肢体表达等非语言形式,在释放情绪中提升社交能力与自信心,孩子们排演的舞台剧《迷路的豆豆》已成功上演;科技社团开设编程课程,学员作品不仅亮相社区科技节,还在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中斩获佳绩;合唱社团则通过专业声乐训练,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建立自信,其首秀“春天里的歌声·草地音乐会”更收获如潮好评;小动物疗愈引导孩子通过认养、喂养小动物的互动,在舒缓情绪的同时培养爱心与责任感;家庭支持板块则通过专家讲座、心理沙龙及入户走访,为家长提供儿童心理疏导与亲子沟通指导。
2025年,项目新增3D打印课程,弥合困境儿童的科技教育断层。“我们希望孩子们提前感受智能化时代,同时培养公益心与创造力。”正如项目负责人所言,爱暖童心的深层设计始终锚定“社会融入”核心目标:从情绪疏导到能力培养,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
从“沉默寡言”到“自信发声”
这些充满温度的课程,究竟如何照亮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五年级的小金是爱暖童心的老朋友了。早在2022年,戏剧疗愈成为她开启勇气的开关。“排练时老师鼓励我大胆表达,现在大声说话毫无压力了!”最让她雀跃的是结识了好几位小伙伴,“暑假里一起排练、做游戏时,笑声就没停过。”在初次参加小动物疗愈活动时,她指尖触到流浪猫毛茸茸的脊背,紧绷的小脸慢慢舒展开:“心里像被轻轻按摩过,软乎乎的。”
小金的蜕变令人欣喜,而三年级的小羽用四年时光,在爱暖童心写下了成长的“逆袭故事”。初次接触戏剧疗愈时,她演完《迷路的豆豆》,内心的成就感像小芽破土,主动报名学校的演出。2024年加入科技社团后,她从面对电脑手足无措到能独立编写简单代码,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如今,她的成绩已从班级前二十名跃升至前十。
女儿的蜕变像一缕阳光照进家庭。因身体原因长期居家的小羽妈妈,这天特意陪女儿来参加活动。等候时,她和其他家长聊起孩子的趣事,红了眼眶:“原来我的孩子也能和别的小朋友一样,拥有鲜活明亮的童年。”
从“单点帮扶”到“生态共建”
孩子们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社区多方力量的托举。爱暖童心的持久生命力,正源于它打破了单一帮扶的局限,构建起多方参与的生态共建模式。
今年3D打印课程的开设,始于一家爱心企业的主动联系,以“技术+公益”模式回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免费提供场地,党建共建单位倾力输送爱心资源,“党群联络人”机制高效实现了需求与资源的精准对接。
基于这样的合作基础,爱暖童心的未来蓝图已然绘就。这种“生态共建”的模式催生了明年的双翼计划:“扩容”——服务范围从困境儿童向普通家庭延展,让“特殊”与“普通”的孩子并肩成长;“深耕”——联动松江的爱心高校与爱心企业,构建“高校+企业+社区”黄金三角,铸就特色鲜明的区域品牌。
截至2025年,爱暖童心已成功举办了82场活动,累计为639人次的困境儿童传递了温暖与支持。这些数字背后,承载着孩子们无数珍贵的“第一次”——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勇敢发言,第一次克服胆怯登台表演,第一次在集体活动中交到朋友,第一次感受到被接纳和鼓励的喜悦……更多像小羽、小金这样的孩子,正用稚嫩的手推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探索未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