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者”化身“小主人”,长宁助力流动儿童沪上扎根
(2025-09-04 )
今年暑假,长宁区民政局聚焦流动儿童在文化参与、家庭陪伴、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核心需求,开展“温暖童行”关爱项目。通过具象化、趣味化的活动设计,助力流动儿童从“旁观者”积极转变为有归属感、责任感的“小主人”,让上海成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乡”。
文化筑基,建立情感锚点
拿着专属“探秘手册”,30名流动儿童走进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是什么文字变的?”“巴黎世博会中国带了啥宝贝去?”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在展厅里“寻宝”,争做“世博小达人”。这场世博会博物馆“探秘寻宝”活动,将兼容并蓄的上海城市精神转化为可感可知的互动任务,让孩子们在文化寻源中感受到自己“城市小主人”的新身份。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做大漆珠。木珠在手里转圈圈,刷漆,打磨,反复推光,大漆中层层包裹的色彩在孩子们的指尖中绽放。这份神奇的体验,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不同地域的特点。
流动儿童常常难以对新城市产生归属感。“温暖童行”项目以非遗传承与城市文化探访为纽带,帮助孩子们找到文化共通点,建立地域情感锚点。
趣味普法,守护成长权益
在普法小课堂上,律师不讲枯燥的法条,而是通过法律知识竞答、情景讨论互动等趣味十足的方式,为学龄流动儿童针对性地讲述校园常见的法律风险与相关案例,尤其对校园欺凌、网络边界等行为进行全面解析。“压岁钱归属”“同学借钱不还”“辅导班老师能随便说我罚我吗”等身边事,在孩子们之间讨论得热火朝天。
趣味普法让法律成为孩子们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知识。“温暖童行”项目以普法教育和公共服务宣导等活动,助力流动儿童融入城市制度体系,筑牢权益保障意识,平等享有公共服务。
公益集市,融入社区生活
在别开生面的“童心港湾”社区公益集市活动中,“温暖童行”项目招募辖区内流动儿童担任集市小摊主,全程决策摊位的采购、定价、布展、出摊、记账等。摊主小雨说:“我试了捆绑销售、买大送小、大件拆开卖……卖得实在太好了,除去成本我还赚了很多。”
另一边,想当“小顾客”也得闯关。儿童游客需要通过答题、投壶、绘制社区印象、拼接友好地图等挑战来获得代币,以购得商品。顾客小云拿到代币后立即直奔“春暖花开”摊位,购入了一束玫瑰送给妈妈。
从非遗传承中建立文化纽带,在普法课堂上厘清权益边界,于公益集市里融入社区生活,长宁区“温暖童行”项目以暖心实践帮助流动儿童在文化认同、制度融入与社区参与中深度扎根,助力孩子们成长为第二家乡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