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破解养老人才难题,静安这样做
(2025-05-13 )

产教融合破解养老人才难题,静安这样做

养老服务的优质供给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截至2024年底,静安区户籍老年人口38.06万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2.95万人。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和护理站的持证养老护理员共2875人,其中持技能等级证率为91.97%,持中级及以上等级证护理员占比为35.98%。

虽然静安区养老护理员持技能等级证率和中级及以上等级证率已超过市民政局要求的“十四五”末指标任务,但养老服务人才数量跟失能老年人口数相比,仍存在短缺,且养老服务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同时,静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对养老服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养老服务人才供需的总量和结构性失衡,静安区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双轮驱动,探索破解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难题。

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

一方面,建设上海市静安区养老护理员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全区开展养老护理员等级培训、认知障碍照护专项培训、社区居家养老护理员业务培训等。每年组织开展全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直接取证,以赛促学,提升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水平。

另一方面,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在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稳岗补贴市级政策基础上,增设专业岗位补贴、护理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养老服务人员在人社部门发放的职业技能补贴基础上叠加享受区级培训补贴,养老护理员以及执业医师、护士、康复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全职专技人员还可以享受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稳定性。

引导区属国企培育养老人力资源头部企业

依托区属国企成立了上海和养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加强与对口帮扶地区的合作,鼓励当地富余劳动力,尤其是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年轻人来本区参加养老护理培训并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进一步充实养老服务队伍。

同时,聚焦养老护理员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及管理等方面,以“订单式”定向培养、输出为老服务功能,探索打造养老护理员人力资源龙头企业和员工制养老服务企业,在上海养老护理员人力资源行业形成龙头示范作用。

支持区办全日制高校开设养老专业加强产教融合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作为上海市最早的区办全日制高校,于2024年获批设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今年9月即将面向社会招生。

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加强部门协同和资源整合,依托校外养老服务机构和校内实训基地,通过“1+2+N”(核心岗位能力+特色方向+多元化岗位能力)培养模式,聚焦“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着力培养基础护理、智慧康养技术应用、养老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养老技能青年人才。

同时积极与国际接轨,与澳大利亚技能培训学校探索开展养老护理员专项技能培训合作,推动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静安养老人才培养新样板。

静安区民政局将继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产教融合、双轮驱动”为引擎,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改革,让静安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既有“量”的突破,更显“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