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服务,社会救助有“精度”更有“温度”
(2024-07-25 )

  虹口区广中路街道辖区以老旧住房为主,居住、就业、生活困难人群相对集中,街道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模式,实现分类施策、高效办理、用心服务,紧紧抓住困难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高效开展帮扶救助工作,推动社会救助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真正做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兜好底,让救助保障更精准

  广中路街道构建“1+25”社区救助体系,依托1个广中路街道救助所(街道层面救助顾问服务点),25个社区救助顾问服务点,充分发挥救助顾问的作用,做到上门排查、主动发现、提前介入。今年以来,线上线下已累计走访服务超3300人次。

  为实现救助对象精准帮扶,广中路街道积极探索将所有民政救助对象按照年龄进行分类,设置18周岁及以下、18至60周岁、60周岁及以上三个层次。

  一是针对18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困难对象,尤其是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小朋友和学生,精准为其提供综合帮扶、慈善帮困、千人助学等项目。

  二是针对18至60周岁的群体,根据不同个体的就业需求,联合就业条线与相关企业搭桥,匹配相应资源,实现优质信息共享、部门条线联动、政府企业对接,帮助居民由救助向自救转型。建立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开展重点帮扶,帮助尽快实现就业。为每名毕业生“点对点”推送3条以上招聘信息,组织参加面试培训、企业走访及专场招聘会100人次。除此以外,针对交流能力较弱、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困难群体,积极与街道就业条线配合,针对性提供岗位体验、面试技巧、简历填写等相关就业帮扶,充分实现帮扶对象精准、推送政策精确、管理服务精细。

  三是针对60岁及以上困难对象,依托“社区云”平台做好动态监测记录,结合区医保局每季度下发的因病致贫预警名单和医疗救助信息,加强数据交叉比对、关联分析,精准发现因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重大病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老龄居民,提升救助帮扶时效。

  惠民生,让帮扶工作更具温度

  广中路街道尝试建立内部协同增效机制,打破信息壁垒,促进各条线通力协作、同向发力,共同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通过加强救助转介机制,整合内部资源,强化救助、养老、社会组织和慈善等资源,共同推动实施基本生活和急难社会救助。

  为提升社区慈善帮扶氛围,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街道充分挖掘辖区内慈善资源,以爱心企业、爱心组织、爱心个人各自认领的方式,对贫困学生、困难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慈善帮扶。目前,已与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等爱心企业达成合作,开展了困境儿童帮扶、“暖心手拉手”爱心助学等一系列活动。

  此外,对街道慈善超市进行了升级调整,日常的运营工作以孤独症青少年为主、志愿者辅助的方式开展,助力特殊人群培养生活技能,融入社会、反哺社会,实现社区服务永续和谐发展。充分利用慈善超市这一平台链接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帮扶衔接机制,推动救助需求与社会力量供给的匹配对接,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性、差异性救助需求。

  下阶段,虹口区将继续推动社会救助标准化建设,健全多方资源力量高效协同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